物理学院2025年国家奖学金公示通知
|
[头条新闻] 物理学院召开力学课程组、热学课程组联合会议
|
我院潘建伟、陈腾云、陆朝阳等实现基于单光子源的多中继量子网络... [2025-08-29]
我院潘建伟、陈腾云、陆朝阳等与清华大学马雄峰合作,基于团队自主研制的高品质单光子源,在国际上首次突破此前量子网络限于单个中继节点的技术瓶颈,成功构建出包含多个量子中继节点的可扩展网络架构。这一进展为量子网络从 “单节点连接” 向 “多节点组网” 的跨越奠定关键基础,使更复杂的多层量子网络构建成为可能。这也充分展现了模块化设计的灵活性与信号传输的高效性,为未来大规模量子网络的落地提供了坚实支撑。相关成果...
我院郭光灿院士团队邹长铃教授等实现可编程拓扑声子芯片 [2025-08-28]
我院郭光灿院士团队邹长铃教授与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孙麓岩教授、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Mourad Oudich和Yun Jing教授等开展合作研究,在拓扑声子学与集成声子电路(Phononic Integrated Circuits, PnICs)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究团队首次在非悬空、片上大规模可拓展的微米尺度波导中,实现了1.5 GHz频率的拓扑声子边缘态与鲁棒Thouless泵浦,并研制出具备电调功能的拓扑声子马赫-曾德尔干涉仪声学开关和调制器。这一重要研究成果以...
我院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唐建顺等提出并实现多功能片上合成频... [2025-08-27]
我院郭光灿院士团队在片上光学合成频率维度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李传锋、唐建顺等人提出在基于谐振器耦合阵列的合成频率维度模拟器中,采用马赫-曾德尔干涉仪(MZI)替代传统的固定分束器进行耦合链接,从而在频率格点之间引入更丰富的耦合类型。并在实验上以双谐振环结构作为示例,实现了对一维紧束缚晶格、霍尔梯子、克鲁兹梯子等模型的模拟,验证了该方法的多功能性。该成果8月20日以“Versatile photonic frequency synthe...
我院潘建伟、陆朝阳等在《自然·材料》发表可拓展光量子技术综述... [2025-08-23]
近期,我院潘建伟、陆朝阳与中国科大上海研究院王辉教授,联合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Ralph教授和荷兰特温特大学Renema教授,受邀在《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发表题为“可拓展光量子信息技术”(Scalable photonic quantum technologies)的综述文章。该论文系统性阐述了光量子态的产生、操纵以及探测的原理和技术,梳理了量子计算及量子模拟、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测量的国际进展,并对未来进一步如何发展大规模光量子计算、构...
我院潘建伟、陆朝阳教授等构建国际最大规模原子量子计算系统 [2025-08-12]
我院潘建伟、陆朝阳教授等与上海量子科学研究中心/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钟翰森研究员等同事合作,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高度的并行性以及与阵列规模无关的常数时间消耗,在60毫秒内成功构建了多达2024个原子的无缺陷二维和三维原子阵列,刷新了中性原子体系无缺陷原子阵列规模的世界纪录。该方法为大规模中性原子量子计算奠定了关键技术基础。相关研究成果于8月9日以“编辑推荐”的形式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并...
我院牛谦教授与高阳教授团队构建了反常霍尔效应各向异性的新理论 [2025-08-11]
我院牛谦教授与高阳教授团队在反常霍尔效应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研究团队基于新的对称性破缺机制构建了反常霍尔效应对磁序依赖的系统性描述,不仅预言了反常霍尔效应的新的实验架构,也为进一步研究量子几何与磁序的关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研究成果于7月7日发表在国际物理学知名期刊Physical Review X上,并被遴选为Featured in Physics在期刊官网Highlights栏目重点推荐。在物理学中,对称性及其破缺是理解许多现象的关键。比如...
我院杜佩之特任研究员利用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数据取得强相互作... [2025-08-06]
我院自旋磁共振实验室杜佩之特任研究员与国际合作组合作,在暗物质直接探测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团队利用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数据进行强相互作用暗物质直接探测研究,成功克服地面实验的探测局限,扩宽可探测参数空间达两个数量级。该项目揭示了空间探测器在强相互作用暗物质探测中的优势和可行性,为未来空间暗物质探测提供了理论基础。该成果以“Direct Constraints on Strongly Interacting Dark Matter from the James We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