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科研动态

近代物理系召开党总支换届选举大会

[头条新闻] 暗物质卫星“悟空”利用地磁场测得高精度正负电子能谱

  •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DAMPE)国际科学团队在宇宙线电子与正电子观测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成果。研究团队基于“悟空”号近九年的在轨观测数据,实现了在无磁体条件下10–20 GeV能区宇宙线电子与正电子微分通量谱...

我院彭晨晖、蒋景华团队利用拓扑单极子实现光驱动液晶斯格明子拓... [2025-10-20]

近日,我院彭晨晖教授、蒋景华研究员团队与香港科技大学张锐教授合作,在向列相液晶体系中实现了通过光控拓扑单极子介导的半斯格明子拓扑动态转换,并成功将单极子作为载体实现了胶体颗粒的可控输运。这一成果为拓扑物态的非平衡调控和微纳尺度物质输运提供了全新途径。相关研究成果于10月16日以“Monopole-mediated light control of half skyrmion topology in nematic liquid crystals”为题发表在《自然·通讯》上。斯格明子作...

我院石发展、曾华凌和龚明团队实现二维层状磁体中临界涨落噪声的... [2025-10-11]

近日,我院石发展教授、曾华凌教授和龚明教授团队合作,利用金刚石氮-空位(NV)色心量子传感技术,首次在实验上揭示了二维铁磁材料Fe₃GeTe₂在相变临界点的磁噪声谱演化规律,并成功建立了临界涨落与标度理论的直接关联。相关研究成果于9月29日以“Critical fluctuations and noise spectra in two-dimensional Fe₃GeTe₂ magnets”为题于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16, 8585 (2025)]。近年来,随着二维材料研究的深...

我院郭光灿院士团队在硅基材料中成功实现共振交换量子比特与微波... [2025-10-11]

我院郭光灿院士团队在硅基半导体量子计算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与本源量子计算有限公司合作,首次在硅基材料中成功实现共振交换量子比特(resonantexchange qubit, RX qubit)与高阻抗微波谐振腔的强耦合,耦合强度达到gs/(2π)=65.8 MHz,远超当前基于微磁体的翻转模式(flopping-mode)自旋量子比特体系的结果。该成果为实现全电控、可扩展的硅基量子处理器和量子网络奠定了基础。研究成果以“Coupling between a Si/SiGe Res...

我院林毅恒教授团队在离子阱中实现范德波尔振子的量子模拟 [2025-10-11]

我院自旋磁共振实验室林毅恒教授团队与深圳大学李俊教授、杨晓东教授以及德国斯图加特大学Eric Lutz教授合作,在量子自持振子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研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利用单个离子实验实现了量子范德波尔振子(quantum van der Pol oscillator),演示了包括量子极限环的形成、量子同步及其增强等非经典行为。相关成果以“Experimental realization and synchronization of a quantum van der Pol oscillator”为题,于10月10...

我院高能核物理团队发现强相互作用相图潜在临界效应 [2025-10-02]

我院高能核物理团队联合华中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日本筑波大学及印度国家科学教育与研究所等单位,在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上(RHIC)的STAR实验中,成功实现了金核-金核碰撞中净质子数涨落的高精度测量。近日,相关研究成果以“Precision Measurement of Net-Proton-Number Fluctuations in Au + Au Collisions at RHIC”为题,在线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Physics Review Letters)期刊上,成为实...

我院郭光灿院士团队柳必恒研究组利用机器学习与经典通信实现高效... [2025-09-27]

近日,我院郭光灿院士团队柳必恒研究组联合电子科技大学、奥地利科学院等合作单位,在量子纠缠检测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团队利用机器学习方法,结合经典通信策略,实现了高效、低成本的量子纠缠验证。成果以“Practical advantage of classical communication in entanglement detection”为题,9月25日在线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并被选为编辑推荐文章在期刊官网首页亮点展示。量子纠缠是量子信息科学中的核心资源,是实现量...

我院苑光辉教授课题组提出计算平面超构器件矢量衍射场的普适模型 [2025-09-25]

近期,我院苑光辉教授课题组在国际光学期刊《Journal of Physics: Photonics》上发表题为 “Generic full-vector angular spectrum method for calculating diffraction of arbitrary electromagnetic fields” 的理论研究论文。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快速傅里叶变换的矢量角谱模型,填补了平面超构器件在高数值孔径条件下矢量衍射建模的空白,为复杂光场调控提供了新的理论工具和计算途径。对任意矢量光场进行准确的衍射建模,是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