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学院要闻

近代物理系召开党总支换届选举大会

[头条新闻] 我院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刘曌地等实现多体量子速度极限

  • 我院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系统的演化速度极限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李传锋、刘曌地等人通过高精度地控制量子系统演化时间,直接测量了量子系统演化速度,实现了基于可观测量的多体量子速度极限。该成果10月31日...

我院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刘曌地等实现多体量子速度极限 [2025-11-05]

我院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系统的演化速度极限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李传锋、刘曌地等人通过高精度地控制量子系统演化时间,直接测量了量子系统演化速度,实现了基于可观测量的多体量子速度极限。该成果10月31日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科学·进展》上。从能量-时间不确定关系发展而来的量子速度极限从根本上决定了量子系统演化的最大速度,对于实现量子态的快速变换从而实现量子任务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之前的研究工作主要聚焦在...

我院秦胜勇教授与朱文光教授研究组揭示α-In2Se3本征缺陷导致双... [2025-11-05]

我院秦胜勇教授与朱文光教授研究组在二维范德华铁电材料α-In₂Se₃的本征点缺陷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团队结合扫描隧道显微镜(STM)与第一性原理计算,首次在原子尺度上精准识别出该材料中两种关键本征点缺陷——铟空位和铟反位缺陷,并揭示它们可诱导出独特的双极掺杂效应,为未来开发基于α-In₂Se₃的新型电子器件提供了关键理论与实验依据。相关研究成果以“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 Characterization of Intrinsic Point D...

“超弦生万象”FIND科普沙龙对话会顺利举办 [2025-11-04]

10月27日,李小可先生水墨画展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物馆展出之际,中国科大科学传播研究与发展中心联合粒子科学与技术中心策划了一场以“科学与艺术交融”为核心主题的FIND前沿论坛科普沙龙对话会活动。活动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和李可染艺术基金会联合主办。科普沙龙对话会活动由科学传播研究与发展中心副主任袁岚峰主持,聚焦科学与艺术的深刻关联,深入探讨二者在推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协同作用。中心...

我院周经纬、荣星等实现基于超导量子芯片的暗物质搜寻新架构 [2025-11-01]

我院周经纬、荣星等人基于超导量子比特体系,提出一种可扩展的暗物质搜寻架构,并成功在多比特超导量子芯片上完成了原理性实验验证。该研究成果以“Scalable architecture for dark photon searches: Superconducting-qubit proof of principle”为题,10月29日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现代天文学与宇宙学观测表明,暗物质约占宇宙总质量的25%。近年来,以轴子和暗光子为代表的超轻玻色子暗物质成为备受关注的暗物质候选者。理...

物理学院召开力学课程组、热学课程组联合会议 [2025-10-16]

2025年10月14日,物理学院力学课程组、热学课程组联合召开教学研讨会。会议由课程组组长刘斌、邵明教授共同主持,课程组十多位老师参加了会议。会上交流了开学初各个课堂的授课情况,参会老师一致赞成恢复置课的管理办法,这样教师可根据各课堂的学生特点安排授课方式、例题和拓展内容、进度等。会议传达了教务处的相关工作布置,要求组内教师每年至少听1次课,鼓励任课教师相互交流、学习、借鉴;讨论了期末考试阅卷方式等事项。...

我院杜江峰院士获2025年度扎沃伊斯基奖 [2025-10-10]

2025年9月30日,国际电子顺磁共振领域的最高奖项——扎沃伊斯基奖(Zavoisky Award)颁奖典礼在俄罗斯喀山隆重举行。杜江峰院士(原中国科学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主任)因其在基于自旋量子比特的磁共振谱学方面的杰出成就,被授予2025年度扎沃伊斯基奖,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籍科学家。杜江峰院士是国际自旋量子调控领域的杰出学者,在单分子尺度磁共振谱学与电子顺磁共振仪器研制方面作出了系统性、开创性的贡献。他带领团队利用...

物理学院深入基层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科学家精神 [2025-10-03]

今年6月,我校入选团中央“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重点联系高校,物理学院组建的以本科生为主的薪火相传“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团成功入选国家级宣讲团。6月末以来,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宣讲团深入基层扎实开展了18场系列宣讲活动,相关事迹获2025年8月25日《中国青年报》头版头条报道,并被16家主流单位和媒体转载。宣讲团形成近5万字实践报告并荣获学校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