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科研动态

近代物理系召开党总支换届选举大会

[头条新闻] 我院潘建伟及其同事彭承志、曹原等实现远距离测量设备无关的自由空间...

  • 近日,我院潘建伟及其同事彭承志、曹原等与清华大学王向斌,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尤立星等人合作,首次在国际上实现了远距离测量设备无关的自由空间-光纤混合量子密钥分发网络实验,并此基础上完成了白天高背景噪声条...

我院潘建伟、苑震生等在可扩展多体纠缠态的制备和测控方面取得重... [2023-09-04]

我院潘建伟、苑震生等与清华大学马雄峰、复旦大学周游合作,使用光晶格中束缚的超冷原子,通过制备二维原子阵列、产生原子比特纠缠对、连接纠缠对的分步扩展方式制备了多原子纠缠态,并通过显微学技术调控和观测了其纠缠性质,向制备和测控大规模中性原子纠缠态迈出重要一步。这项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美国物理学会“Physics”以《光晶格量子计算机的里程碑》(Milestone for Optical-Lattice Q...

我院杜江峰院士团队利用固态自旋量子传感器在微观尺度探索新奇自... [2023-09-01]

我院杜江峰院士团队利用金刚石中氮-空位色心作为固态自旋量子传感器,在微观尺度对于一系列新奇自旋相互作用展开实验搜寻并给出新的实验限定。相关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 10, nwac262 (2023)]、《物理评论快报》[Phys. Rev. Lett. 131, 071801 (2023)]和《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 Natl. Acad. Sci. 120, e2302145120 (2023)]。探索超越标准模型的新物理现象能够有助于解答一些不能用标准...

我院天文学系王俊贤教授团队揭示NGC 6814中奇妙的X射线掩食吸收... [2023-08-28]

我院天文学系王俊贤教授团队在对活动星系NGC 6814中的X射线掩食事件的研究中,揭示了一个奇妙的团块化的、多组分的掩食吸收体。研究成果以“What can be learnt from a highly informative X-ray occultation event in NGC 6814? A marvellous absorber”为题于2023年8月23日 在《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发表,论文第一作者为博士研究生康嘉来。活动星系核是星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吸积系统,有非常强...

我院徐宁教授研究组在非晶固体稳定性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2023-08-23]

我院物理系徐宁教授研究组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Andrea J. Liu教授和芝加哥大学Sidney R. Nagel教授合作,在非晶固体稳定性机理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于8月16日在线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固体在足够大的外力加载情况下会由于力学失稳而发生断裂等现象。晶体的失稳往往是由缺陷触发的,然而,非晶固体结构无序、处处是缺陷,理解非晶固体的力学失稳机理,尤其是准确预言非晶固体发生结构破坏、重排的区域位置是非常困难...

我院潘建伟、苑震生等量子模拟取得新进展:揭示格点规范理论的热... [2023-08-10]

我院潘建伟、苑震生等与清华大学翟荟、兰州大学么志远等合作,使用自主开发的超冷原子量子模拟器,研究了格点规范场理论中的非平衡态热化过程与量子临界性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具备规范对称性的多体系统处于量子相变临界区域时易于热化到平衡态的规律。这项研究成果近日以“编辑推荐”的形式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图注:Maxwell方程组是一种满足U(1)规范不变性的规范理论,于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规范理论所...

我院高能物理理论组王群教授团队在矢量介子自旋物理的理论研究中... [2023-08-10]

近日,我院高能物理理论组王群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在矢量介子自旋物理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STAR国际合作组(中国科大高能核物理实验组是STAR成员)发现在金核与金核碰撞中产生的ϕ介子在反应面的法向有显著的自旋排列,这是继STAR国际合作组成功测量到超子极化效应后在高能核自旋物理方面取得的另一个重大成果,今年早些时候发表于Nature [1]。实验结果与很多传统的理论模型预言不符合,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

我院王坚教授团队在大靶面拼接焦面测量技术取得进展 [2023-08-02]

大视场相机是大视场望远镜的核心设备,而由于单片传感器大小的限制,对于大视场相机的焦面没法使用单片传感器来满足大焦面的需求,因此大靶面探测器拼接是大视场相机的研制的关键技术。高精度的焦面拼接首先要求高精度的加工和高精度的测量,由于探测器工作温度往往都是在低温下,以减小探测器的暗电流,因此需要在常温以及低温工况下进行测量,以保证探测器在低温工况下具有良好的平整度,提高探测器的成像质量。基于国内外天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