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院2025年暑期值班表
|
[头条新闻] 中国科大代表队在第十六届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CUPT)荣获全国亚...
|
我院潘建伟、陆朝阳教授等构建国际最大规模原子量子计算系统 [2025-08-12]
我院潘建伟、陆朝阳教授等与上海量子科学研究中心/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钟翰森研究员等同事合作,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高度的并行性以及与阵列规模无关的常数时间消耗,在60毫秒内成功构建了多达2024个原子的无缺陷二维和三维原子阵列,刷新了中性原子体系无缺陷原子阵列规模的世界纪录。该方法为大规模中性原子量子计算奠定了关键技术基础。相关研究成果于8月9日以“编辑推荐”的形式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并...
我院牛谦教授与高阳教授团队构建了反常霍尔效应各向异性的新理论 [2025-08-11]
我院牛谦教授与高阳教授团队在反常霍尔效应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研究团队基于新的对称性破缺机制构建了反常霍尔效应对磁序依赖的系统性描述,不仅预言了反常霍尔效应的新的实验架构,也为进一步研究量子几何与磁序的关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研究成果于7月7日发表在国际物理学知名期刊Physical Review X上,并被遴选为Featured in Physics在期刊官网Highlights栏目重点推荐。在物理学中,对称性及其破缺是理解许多现象的关键。比如...
我院杜佩之特任研究员利用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数据取得强相互作... [2025-08-06]
我院自旋磁共振实验室杜佩之特任研究员与国际合作组合作,在暗物质直接探测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团队利用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数据进行强相互作用暗物质直接探测研究,成功克服地面实验的探测局限,扩宽可探测参数空间达两个数量级。该项目揭示了空间探测器在强相互作用暗物质探测中的优势和可行性,为未来空间暗物质探测提供了理论基础。该成果以“Direct Constraints on Strongly Interacting Dark Matter from the James Webb...
我院刘骏秋团队研制可见光波段矢量光谱分析仪 [2025-08-02]
近日,我院刘骏秋团队与合作者在集成光学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型可见光矢量光谱分析仪。该仪器首次实现对可见光波段集成光学器件的高精度、宽带宽、矢量化光谱测量。相关成果以“A hyperfine-transition-referenced vector spectrum analyzer for visible-light integrated photonics”为题发表于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可见光作为人类视觉感知的主要波段,自文明起源以来一直在科学探索和技术发展中扮演着...
我院张增明教授、乔振华教授、秦维教授等通过压力调控首次观测到... [2025-07-25]
我院张增明教授、乔振华教授、秦维教授等人组成的联合团队在二维莫尔超晶格的量子调控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该团队自主研发了一套适用于极高压力的范德华异质结量子输运测量技术,并以石墨烯/六方氮化硼(h-BN)莫尔超晶格为平台,实验证明了通过压力可大幅增强莫尔势,首次观测到理论预言的“三级能隙”(tertiary gap)。这一成果为利用压力调控莫尔电子能带、探索新奇关联物态开辟了全新的研究范式。相关成果以“Pressure-Driv...
墨子巡天望远镜发布银河系分钟级监测早期结果 [2025-07-18]
我院天文学系变星研究团队利用我国新建的墨子巡天望远镜(WFST),对银道面开展了分钟级高频采样观测,新发现多例具有快速光变的罕见变星,包括脉动白矮星和白矮星椭变双星等。此项工作不仅证实了墨子巡天望远镜在探测快速变源领域的潜力,为发现罕见变星、深度理解极端恒星物理及瞬变现象创造了全新的契机。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国际知名天文学期刊《天体物理学报增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Supplement Series),并被...
我院郭光灿院士团队任希锋教授研究组实现光量子芯片间量子受控非... [2025-07-09]
我院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互联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任希锋教授研究组首次成功实现了两个光量子集成芯片之间的量子受控非门(CNOT门)隐形传输。该成果于7月8日发表在物理学知名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构建大规模量子网络的关键在于实现高集成度、可扩展的量子节点,以及节点间高保真度的量子互联。光量子集成芯片是实现此网络极具前景的平台。在此网络中,不同节点量子比特间的量子门操作至关重要,而最具挑战性的便是实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