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科研动态

近代物理系召开党总支换届选举大会

[头条新闻] 我院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刘曌地等实现多体量子速度极限

  • 我院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系统的演化速度极限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李传锋、刘曌地等人通过高精度地控制量子系统演化时间,直接测量了量子系统演化速度,实现了基于可观测量的多体量子速度极限。该成果10月31日...

中国科大实现突破光学散射极限的高精度量子态成像和操控 [2016-07-10]

  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领导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孙方稳研究组利用光学超分辨成像技术实现了对单个自旋态的纳米量级空间分辨率测量和操控,其成像精度达到4.1纳米,研究成果于1月2日发表在《光:科学与应用》(Light: Science and Applications)上。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对象的尺度也越来越小,甚至达到单个电子和单个质子的程度。为了了解微纳尺度物体的物理属性及动力学过程,需要纳米尺寸的探测器。因此,...

无中微子双Beta衰变研讨会在科大举行 [2016-07-10]

  12月6日无中微子双Beta衰变研讨会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举行。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院士张焕乔,国家973项目咨询专家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蔡勖应邀出席会议。基本粒子和相互作用协同创新中心培育期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院士赵政国,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安琪和上海粒子物理和宇宙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季向东和来自高能所、上海交大、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华中师大、上海应用物理所、...

兰州重离子加速器装置CSR外靶物理实验读出电子学系统顺利完成联... [2016-07-10]

  2014年12月8日至12月15日,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赵雷老师带领测试小组赴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进行兰州重离子加速器装置CSR外靶物理实验读出电子学系统的现场电子学测试,并实际与探测器系统进行了联调测试。现场联调测试取得成功,并顺利完成验收。   中科院近物所专家在验收结论中评价:“TOF读出模块可以实现16个信号通道的高精度时间及电荷测量,达到设计目标,其中时间测量精度达25 ps,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铁基超导体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2016-07-10]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强耦合量子材料物理实验室和物理系的陈仙辉教授研究组在铁基超导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成功发现了一种新的铁基超导材料 (Li0.8Fe0.2)OHFeSe,其超导转变温度高达40 K以上,并与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中子研究中心的黄清镇博士以及我校吴涛教授等几个研究组合作,确定了该新材料的晶体结构并发现超导电性和反铁磁共存。该新超导体的发现为探索具有更高超导...

基本粒子和相互作用协同创新中心召开第一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 [2016-07-10]

  12月13日,基本粒子和相互作用协同创新中心第一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在我校举行。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朱长飞、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邹冰松、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吴旦、山东大学校长助理张士强、清华大学工物系副主任王学武和中国科学院大学科研处副处长李金柱等理事或理事代表,以及各协同单位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协同创新中心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心理事长、我校校长侯建国...

暗物质粒子探测器DAMPE成功进行束流实验 [2016-07-10]

  2014年10月29日-11月18日暗物质粒子卫星有效载荷——DAMPE探测器工程鉴定件在欧洲核子中心CERN PS T9和SPS H4束流上成功进行束流标定实验,DAMPE经长途运输,先后在2条束流上正常稳定工作了20天,实验取得圆满成功。表明探测器、电子学、在线控制装置和相关数据分析软件都是正确的可靠的。实验验证了能量线性、能量分辨等关键指标,为在轨物理数据的分析提供了依据,保证了未来科学成果的可信度。图1是PS T9束流实验的安排。图2...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成功转段进入正样研制 [2016-07-10]

  2014年8月4日,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BGO量能器分系统初样研制总结评审会在上海召开。暗物质卫星工程办、卫星总体、载荷总体、航天系统的评审专家及相关领导出席了评审会。   与会专家听取了BGO量能器分系统主任设计师刘树彬教授所作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BGO量能器分系统初样研制总结报告》,并审查了相关文件,最终一致认为“BGO量能器分系统已按初样研制技术流程要求完成了初样阶段的全部研制工作,经测试和试验,结果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