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院2025年优秀学生奖学金初评结果公示
|
[头条新闻] 我院曾长淦、李林研究团队揭示层间拖拽耦合在远程莫尔调控中的应用
|
我院郭光灿院士团队首次利用人工智能实现多重非经典关联的同时分... [2019-11-09]
我院郭光灿院士团队在人工智能与量子力学基础研究交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该实验室李传锋、许金时等人与南方科技大学翁文康教授以及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任昌亮研究员等人合作,将机器学习技术应用于研究量子力学基础问题,首次实验实现了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多重非经典关联的同时分类。该成果于2019年11月6日发表于国际物理学权威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1935年,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和罗森发表了著名的质疑量子力学完备...
我院郭光灿院士团队首次实验实现噪声适应的量子精密测量 [2019-11-06]
我院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相干和量子精密测量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李传锋、黄运锋研究组与英国合作者在线性光学系统中实验验证了纠缠态的相干性对横向噪声的适应性,并进一步验证在横向噪声中纠缠态探针的量子测量精度仍可超越标准量子极限。该项研究成果2019年11月1日发表在国际权威物理学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量子信息技术通过对量子态的操控实现信息的安全传输和存储,高效获取和运算等,然而量子系统不可避免的会...
我院陈仙辉院士合作研究二维高温超导体取得新进展 [2019-11-01]
我院陈仙辉教授与复旦大学物理学系张远波课题组合作,在揭示高温超导机理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31日凌晨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超导是物理学中最迷人的宏观量子现象之一,是日久弥新的研究领域。但是非常规高温超导的机理依然没有完全解决。如何找到通向高温超导秘密之门的钥匙,是科学家们孜孜以求的问题。物理学家通常的研究方法是尝试用最简洁的模型来揭示世界本源规律。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具有形式多样...
我校郭光灿院士团队首次实现测量设备无关的高维量子导引 [2019-10-25]
我校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力学基本问题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实验室李传锋、柳必恒等人与澳大利亚的理论物理学家合作,首次实验观测到测量设备无关的高维量子导引,并用其产生私密量子随机数。该研究成果2019年10月23日发表在国际权威物理学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量子导引是介于量子纠缠和贝尔非局域性之间的一类量子非局域特性,描述了作用在纠缠粒子对中一个粒子上的局域测量能够非局域地影响另一个粒子的状态的能力。量子导...
我院郭光灿院士团队实现纳米级空间分辨电磁场量子传感 [2019-10-21]
我院郭光灿院士团队在实用化量子传感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的孙方稳小组实验实现50纳米空间分辨力高精度多功能量子传感。该系列研究成果发表在应用物理权威期刊《Physical Review Applied》上。微纳光电子技术已经成为当前信息领域的核心技术之一,同时也在能源、环境、生物医学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一般情况下,微纳光电子器件具有尺寸小、电磁场强度低且易受干扰等特点。因此,微纳电磁场探测技术需要同时解决高空间分辨...
我院郭光灿院士团队首次实现纠缠系统波函数的直接测量 [2019-10-10]
我院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力学基本问题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的李传锋、许小冶等人与斯德哥尔摩大学Yaron Kedem博士合作,首次提出并实验实现了多体非局域波函数的直接测量。该研究成果于10月9日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并入选“编辑推荐”论文。美国物理学会网站“物理新闻与评论”栏目以《直接测量纠缠态》为题专文报道本项成果。波函数是量子力学最核心的概念之一,不论是单体还是多体量子系统,其状态都...
我院STAR组在高能核物理实验方面又取得重要进展 [2019-09-29]
我院查王妹、唐泽波与科大校友为主组成的研究团队,在RHIC-STAR国际合作组中发挥重要作用,继首次发现甚高能原子核擦边对撞中极低横动量正反轻子对产额增强(Phys. Rev. Lett. 121 (2018) 132301)之后,又观测到甚高能原子核擦边对撞中极低横动量J/psi粒子产额的反常增强,并世界上首次测量了这种对撞中极低横动量J/psi粒子的动量转移分布,通过实验数据和理论模型计算相结合指出该反常增强源自超强电磁场(10的14次方特斯拉)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