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科研动态

近代物理系召开党总支换届选举大会

[头条新闻] 我院曾长淦、李林研究团队揭示层间拖拽耦合在远程莫尔调控中的应用

  • 近日,我院物理系曾长淦教授、李林副研究员研究团队在二维材料的莫尔调控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团队创新性地构筑了石墨烯与石墨烯莫尔超晶格的电双层结构,揭示层间拖拽耦合能够显著拓展莫尔势场的调控范围,从而实现动...

我院乔振华课题组成果入选2019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2020-01-13]

2020年1月11日,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办公厅、中国科学报社承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19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在京揭晓。我院乔振华课题组首次观测到三维量子霍尔效应入选,这一重要研究成果于2019年5月8日在线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上。入选新闻以“我国科学家首次观测到三维量子霍尔效应”为题,指出,近140年来,国际科学界...

我院潘建伟院士团队成果入选2019年国内十大科技新闻 [2020-01-02]

由科技日报社主办,部分两院院士和媒体人士共同评选出的2019年国内、国际十大科技新闻于2019年12月29日揭晓。我院潘建伟院士团队的成果“首次验证远距离双场量子密钥分发”入选,我校参与的成果“70倍太阳质量黑洞发现远超理论预言上限”也同时入选。限于通信光纤的损耗和探测器的噪声等原因,量子密钥分发系统通常只能在100公里内获得较高成码率。目前最远成码距离是潘建伟团队于2016年实验实现的404公里。有一种新型的量子密钥分...

我校在光量子计算领域取得重要突破:态空间维数提高百亿倍,玻色... [2019-12-23]

我校潘建伟、陆朝阳等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尤立星以及德国和荷兰的科学家合作,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20光子输入6060模式干涉线路的玻色取样量子计算,输出了复杂度相当于48个量子比特的希尔伯特态空间,其维数高达三百七十万亿。这个工作同时在光子数、模式数、计算复杂度和态空间这四个关键指标上都大幅超越之前的国际记录,其中,态空间维数比国际同行之前的光量子计算实验高百亿倍。论文以“编辑推荐”形式近日发表...

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制的ASIC芯片将用于LHAASO... [2019-12-13]

PASC芯片是我校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制的大动态范围读出ASIC(专用集成电路)芯片,也将是我国在大型宇宙线物理实验中首批使用的自主研制ASIC芯片。该成果将成功运用到“国家发改委十二五”规划 -- LHAASO (Large High Altitude Air Shower Observatory)项目的水契伦科夫探测器阵列(Water Cherenkov Detector Array,WCDA)读出中。WCDA是LHAASO中的核心探测

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制的ASIC芯片将用于LHAASO... [2019-12-02]

       在我校参与的“国家发改委十二五”规划 -- LHAASO (Large High Altitude Air Shower Observatory)项目的水契伦科夫探测器阵列(Water Cherenkov Detector Array,WCDA)读出中,将使用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制的大动态范围读出ASIC(专用集成电路)芯片,这也将是我国在大型宇宙线物理实验中首批使用的

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院长常进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9-11-25]

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2019年院士增选结果正式对外公布,我校陆夕云、叶向东、杨金龙、俞书宏4位教授,以及常进、陈学思、相里斌、吴宜灿4位双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名誉教授安东·塞林格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另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友会统计,2019年新增两院院士中,共有16名中国科大校友当选,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另有多位我校代培研究生也获得殊荣。        &n...

我院物理系何俊峰研究组在自旋轨道耦合莫特绝缘体研究取得新进展 [2019-11-22]

我院物理系何俊峰研究组与国内外同行合作,对自旋轨道耦合莫特绝缘体展开研究,取得重要进展:使用高分辨角分辨光电子能谱,首次在电子掺杂自旋轨道耦合莫特绝缘体(Sr2IrO4)中发现电子-玻色子耦合的直接实验证据。该研究成果于2019年11月21日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23, 216402 (2019)]。发现和理解掺杂莫特绝缘体产生的奇异量子现象是凝聚态物理研究中的核心问题。掺杂莫特绝缘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