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科研动态

近代物理系召开党总支换届选举大会

[头条新闻] 我院林毅恒教授团队实现多模量子纠缠态的耗散制备

  • 我院自旋磁共振实验室林毅恒教授团队与香港中文大学袁海东教授团队合作,在量子纠缠态制备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究团队利用离子阱系统的振动模式,在实验中演示可编程耗散工程方法,成功制备稳态的两模、三模和五模量...

我校在光量子计算领域取得重要突破:态空间维数提高百亿倍,玻色... [2019-12-23]

我校潘建伟、陆朝阳等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尤立星以及德国和荷兰的科学家合作,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20光子输入6060模式干涉线路的玻色取样量子计算,输出了复杂度相当于48个量子比特的希尔伯特态空间,其维数高达三百七十万亿。这个工作同时在光子数、模式数、计算复杂度和态空间这四个关键指标上都大幅超越之前的国际记录,其中,态空间维数比国际同行之前的光量子计算实验高百亿倍。论文以“编辑推荐”形式近日发表...

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制的ASIC芯片将用于LHAASO... [2019-12-13]

PASC芯片是我校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制的大动态范围读出ASIC(专用集成电路)芯片,也将是我国在大型宇宙线物理实验中首批使用的自主研制ASIC芯片。该成果将成功运用到“国家发改委十二五”规划 -- LHAASO (Large High Altitude Air Shower Observatory)项目的水契伦科夫探测器阵列(Water Cherenkov Detector Array,WCDA)读出中。WCDA是LHAASO中的核心探测

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制的ASIC芯片将用于LHAASO... [2019-12-02]

       在我校参与的“国家发改委十二五”规划 -- LHAASO (Large High Altitude Air Shower Observatory)项目的水契伦科夫探测器阵列(Water Cherenkov Detector Array,WCDA)读出中,将使用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制的大动态范围读出ASIC(专用集成电路)芯片,这也将是我国在大型宇宙线物理实验中首批使用的

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院长常进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9-11-25]

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2019年院士增选结果正式对外公布,我校陆夕云、叶向东、杨金龙、俞书宏4位教授,以及常进、陈学思、相里斌、吴宜灿4位双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名誉教授安东·塞林格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另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友会统计,2019年新增两院院士中,共有16名中国科大校友当选,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另有多位我校代培研究生也获得殊荣。        &n...

我院物理系何俊峰研究组在自旋轨道耦合莫特绝缘体研究取得新进展 [2019-11-22]

我院物理系何俊峰研究组与国内外同行合作,对自旋轨道耦合莫特绝缘体展开研究,取得重要进展:使用高分辨角分辨光电子能谱,首次在电子掺杂自旋轨道耦合莫特绝缘体(Sr2IrO4)中发现电子-玻色子耦合的直接实验证据。该研究成果于2019年11月21日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23, 216402 (2019)]。发现和理解掺杂莫特绝缘体产生的奇异量子现象是凝聚态物理研究中的核心问题。掺杂莫特绝缘体的...

我院郭光灿院士团队首次利用人工智能实现多重非经典关联的同时分... [2019-11-09]

我院郭光灿院士团队在人工智能与量子力学基础研究交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该实验室李传锋、许金时等人与南方科技大学翁文康教授以及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任昌亮研究员等人合作,将机器学习技术应用于研究量子力学基础问题,首次实验实现了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多重非经典关联的同时分类。该成果于2019年11月6日发表于国际物理学权威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1935年,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和罗森发表了著名的质疑量子力学完备...

我院郭光灿院士团队首次实验实现噪声适应的量子精密测量 [2019-11-06]

我院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相干和量子精密测量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李传锋、黄运锋研究组与英国合作者在线性光学系统中实验验证了纠缠态的相干性对横向噪声的适应性,并进一步验证在横向噪声中纠缠态探针的量子测量精度仍可超越标准量子极限。该项研究成果2019年11月1日发表在国际权威物理学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量子信息技术通过对量子态的操控实现信息的安全传输和存储,高效获取和运算等,然而量子系统不可避免的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