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科研动态

近代物理系召开党总支换届选举大会

[头条新闻] 我院周经纬、荣星等实现基于超导量子芯片的暗物质搜寻新架构

  • 我院周经纬、荣星等人基于超导量子比特体系,提出一种可扩展的暗物质搜寻架构,并成功在多比特超导量子芯片上完成了原理性实验验证。该研究成果以“Scalable architecture for dark photon searches: Superconductin...

我院秦宏教授等提出磁约束等离子体演化新理论 [2016-07-10]

  宇宙中可见物质90%以上是以磁化等离子体的形式存在的。同时,磁约束等离子体是人类在地球上实现取之不竭的聚变能源的主要方法,如在东方超环(EAST)和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中,聚变燃料就处在磁化等离子体的状态。对天体和聚变等离子体的实验和观测发现磁化等离子体的演化会趋向一个被称为沃杰-泰勒态 (Woltjer-Taylor State)的特殊驰豫态。这个驰豫态最早由著名的天体物理学家钱德拉(Chandrasekhar)等人提出,但对其成因...

FAST望远镜总控构架设计与模型试验通过项目验收 [2016-07-10]

  2012年11月26日至11月28日,由物理学院近代物理系“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承担的国家大科学工程FAST望远镜子课题“FAST望远镜总控构架设计与模型试验”在国家天文台顺利通过结题验收。  500m口径球反射面射电望远镜FAST(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 将是国际上最大最灵敏的射电天文望远镜. 利用贵州喀斯特洼坑作为台址, 在洼坑内铺设500 m球冠状反射面,通过主动控制

中国科大实现在单层氧化石墨烯上直写制备纳米功能器件 [2016-07-10]

  近日,我院物理系王晓平教授研究组和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罗毅教授研究组紧密合作,在分子尺度量子调控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研究人员利用原子力针尖诱导的局域催化还原反应实现了在单层氧化石墨烯上直写纳米图形和制备功能器件,该结果以“Direct-Writing of Electronic Devices on Graphene Oxide by Catalytic Scanning Probe Lithography”为题在线发表在11月13日出版的《自然-通讯》杂志上。  

物理学院召开校青年创新基金评审会 [2016-07-10]

  11月19日上午,物理学院在二楼报告厅召开了校青年创新基金评审会,物理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参加评审。   本次我院共17位申请人申报青年基金。申请人分别就所申报项目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意义等方面进行7分钟左右介绍,之后接受评委老师现场提问。   经院学术委员会认真讨论,现场投票,推荐出14名获资助名单。名单将于近期上报学校获批。

我院三位博士后获得第五十二批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 [2016-07-10]

  日前,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公布了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第五十二批获资助人员名单,我院张云龙、李海鸥、唐建顺三位博士后获得此项资助。面上资助强度一等资助8万元,二等资助5万元,此次全校共有38位博士后入选。

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喜... [2016-07-10]

  近日,2012年度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通知已经陆续发到学校,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喜获丰收,截止9月26日共有13个基金申请获得资助,获资助比例达54%。   重点实验室今年共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金额达1250万元,按类别分:青年基金获批3项(周意、赵雷、封常青),资助金额84万元;面上项目获批8项(黄光顺、王永纲、韩良、李澄、王坚、朱莹春、彭海平、宋克柱),资助金额786万元;优秀青年项目获批1项(刘...

发现宇宙“婴儿时期”的最遥远星系——《自然》杂志发表我院舒新文... [2016-07-10]

  近日,我院天文学系舒新文博士作为主要合作者,与来自美国、德国、西班牙、英国、意大利、丹麦、荷兰和智利等国的国际联合团队研究人员,利用当前世界上最强大的两台空间望远镜:哈勃空间望远镜和斯皮策红外空间望远镜,并借助于宇宙强引力透镜的放大效应,发现了可能是迄今为止能观测到的宇宙最遥远星系。该星系(命名为MACS149-JD)诞生于大爆炸后大约3亿年,恰好处在宇宙被称为 “黑暗时期”(Dark Ages)的演化阶段,此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