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院2025-2026学年郭沫若奖学金初评结果公示
|
[头条新闻] 我院周经纬、荣星等实现基于超导量子芯片的暗物质搜寻新架构
|
我院成果荣膺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2016-07-10]
1月18日,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我校两项成果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我院杜江峰教授主持完成的“基于核自旋的量子计算研究”名列其中。至此,我校自1999年国家科技奖励改革以来累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10项,位居全国高校的前列。 获奖成果 基于核自旋的量子计算研究 由我院杜江峰教授独立完成的“基于核自旋的量子计算研究”主要围绕量子计算的能力、机理和实现途径,对基于核自旋...
我院成果入选2012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2016-07-10]
1月19日,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12年中国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在北京揭晓。我院潘建伟团队“可扩展量子信息处理获重大突破”入选2012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至此,我校先后有11项成果分别入选10个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可扩展量子信息处理获重大突破 发展多粒子量子系统的相干操纵技术从而实现可扩展的量子信息处理,是规模化量子计算和远距离量子通信的关键。我校潘建伟院士...
我院大尺度量子信息处理实验成果获国际学术界高度评价 [2016-07-10]
《自然》杂志在为该研究成果专门撰写的长篇新闻特稿“数据隐形传输:量子太空竞赛”中指出:在量子通信领域,中国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由一个不起眼的国家发展成为现在的世界劲旅;中国将领先于欧洲和北美发射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建立起首个全球量子通信网络,同时还可能对诸如“量子理论是否适用于太空尺度”、“量子理论和广义相对论是否可以融合进一个统一的量子引力理论框架”等基本物理问题进行实验检验。 近日,在...
我院彭承志研究员荣获2012年度杰出研究校长奖 [2016-07-10]
12月31日上午,在八届四次教代会第二次大会上,举行了2012年度杰出研究校长奖颁奖仪式。许武书记、侯建国校长为荣获该奖的彭承志、俞汉青、谢毅三位教授颁发了获奖证书。陈晓剑副校长宣读了学校表彰文件。 彭承志研究员长期从事远距离量子通信实验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自由空间百公里量子态隐形传输和百公里光纤信道的诱骗态量子密钥分发,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2012)上。作为国际上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的科学应用...
全数字化束流位置测量系统工程样机顺利通过结题验收 [2016-07-10]
2012年11月27日,由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制的全数字化束流位置测量(DBPM)系统工程样机顺利完成验收。 2012年10月29日至11月1日,我院近代物理系特任副教授赵雷带领研究小组赴上海进行束流联合测试,联调取得成功,性能满足合同设计指标;11月27日,该工程样机顺利完成验收。此研究为重点实验室和中科院应用物理研究所的合作项目,于2011年完成一期原理样机的设计、制作和联调验收,测试表明逐圈性能好于世...
第三次微结构气体探测器研讨会近日成功举行 [2016-07-10]
第三次微结构气体探测器(MPGD)研讨会于2012年12月13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会议由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承办。来自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山东大学、兰州大学、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航天部二院等大学和研究机构的近八十名代表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国内开展MPGD研究的单位汇集一堂,报告了各自在探测器及相关电子学的最新发展和研究成...
我院王群教授在手征反常流体的量子输运理论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2016-07-10]
近日,我院近代物理系王群教授领导的研究组在手征反常流体及局域自旋极化效应的量子输运理论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王群研究组采用规范不变的、无质量、自旋1/2粒子的Wigner函数代替经典理论中的费米分布函数,通过梯度展开的方法,逐级求解其所满足的微观动力学方程。研究发现:手征磁效应、手征涡旋效应以及手征反常会自然出现。所得结果也自洽的满足能动量守恒方程。这表明求解出的Wigner函数可以很好的描述手征反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