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科研动态

近代物理系召开党总支换届选举大会

[头条新闻] 我院周经纬、荣星等实现基于超导量子芯片的暗物质搜寻新架构

  • 我院周经纬、荣星等人基于超导量子比特体系,提出一种可扩展的暗物质搜寻架构,并成功在多比特超导量子芯片上完成了原理性实验验证。该研究成果以“Scalable architecture for dark photon searches: Superconductin...

中国科大实现不受光学散射极限限制的量子统计测量术 [2016-07-10]

  量子统计测量技术除了可以适用于相邻物体的光学成像,还可以实现发光寿命,偏振和其他自由度的测量和分辨。同时,该测量技术可以实时测量近邻物体的动力学演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实现进一步的量子信息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测量技术,也将在化学,材料,生物等方向得到应用。   我院郭光灿院士领导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孙方稳研究组,在国际上首次利用量子统计测量技术实现了不受传统光学散射极限限制的相邻发...

北京谱仪(BESIII)发现新共振结构,我校作出重要贡献 [2016-07-10]

  北京谱仪III(BESIII)实验国际合作组今天宣布,在最近采集的4.26 GeV能区数据中发现了一个新的共振结构,暂时将其命名为Zc(3900)(见图)。                     新发现的Zc(3900)带有电荷( e),质量比氦原子略大,寿命很短,在10-23秒内衰变为一个带电粒子和一个J/粒子。Zc(3900)含有粲夸克和反粲夸克且带有电荷,预示其中至少含有4个夸克,可能是科学家们长期寻找的一种奇特强子。   传统的夸克模型认...

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多波段脉冲单自旋磁共振谱仪研制... [2016-07-10]

  1月31日,由我院杜江峰教授承担的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多波段脉冲单自旋磁共振谱仪研制——单核自旋探测”项目在合肥启动。国家自然基金委数理学部汲培文常务副主任、数理学部物理一处张守著处长、倪培根副处长、计划局谢焕瑛副处长、项目依托部门中科院计划财务局曹凝副局长、杨为进处长、孔明辉副处长等,复旦大学侯晓远教授、中科院上海技物所陆卫研究员、山西大学张靖教授三位专家,以及侯建国校长、朱长飞副校长...

基于氮-空位单电子自旋探针的微观核磁共振技术取得阶段性重要突... [2016-07-10]

  近日,我院杜江峰教授研究组与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的J. Wrachtrup教授组合作,成功实现了(5nm)体积样品质子信号的检测,取得微观核磁共振技术的突破性进展。该实验利用掺杂金刚石中距表面7纳米深度的氮-空位单电子自旋作为原子尺度磁探针,分别实现了(5nm)体积液体和固体有机样品中质子信号的检测,其中包括的质子总数为一万个,其产生的磁信号强度相当于100个统计极化的核自旋。此实验为微观磁共振技术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科大实现世界最高品质的确定性量子点单光子源 [2016-07-10]

  我院潘建伟、陆朝阳等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基于量子点脉冲共振荧光的确定性高品质单光子源。2月4日,该工作以长文的形式发表在《自然》杂志的子刊《自然•纳米技术》上。这是我国在量子点光学量子调控领域发表在《自然》系列期刊上第一篇论文。    量子点是一种通过分子束外延方法制备的纳米晶体,又被称为“人造原子”,可以为量子保密通信和光学量子计算提供理想的单光子源。此前,加州大学、剑桥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等研究组...

半导体芯片单电子超快普适量子逻辑门研究获重要突破 [2016-07-10]

  近日,郭光灿院士领导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郭国平教授半导体量子芯片研究组成功实现了半导体量子点单电子量子比特的制备并且演示了全电学控制的普适超快单比特逻辑门操作,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1月29日出版的《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随着半导体产业的飞速发展,晶体管集成度越来越高,单个晶体管的尺度越来越小,尺寸效应等导致的量子效应也越来越明显。摩尔定律预言大概到2020年,每个晶体管将小到只有一个...

物理学院2012年度十大科研进展 [2016-07-10]

  2013年1月18-19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举行了2012年度总结教授大会。与会教授从26项候选成果中,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评选出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2012年度杰出十大科研进展。十大科研进展包含了一年来物理学院在量子物理、量子信息、量子计算、粒子物理、凝聚态物理、天体物理、光学、等离子体物理等领域取得的突出成就。具体结果如下: (1)百公里量级自由空间量子隐形传态与纠缠分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