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科研动态

近代物理系召开党总支换届选举大会

[头条新闻] 我院周经纬、荣星等实现基于超导量子芯片的暗物质搜寻新架构

  • 我院周经纬、荣星等人基于超导量子比特体系,提出一种可扩展的暗物质搜寻架构,并成功在多比特超导量子芯片上完成了原理性实验验证。该研究成果以“Scalable architecture for dark photon searches: Superconductin...

CSR外靶实验研讨会成功在科大召开 [2016-07-10]

  2012年9月7-8日,CSR外靶实验(CSR External-target Experiment,简称: CEE)研讨会在我校近代物理系召开。来自华中师范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20多位科研人员齐聚一堂,共同探讨CEE合作组近期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计划,为2013年CEE大型实验装置项目的申请做准备。   CEE合作组是我国目前唯一的相对论重离子物理合作组,正式成员单位包括华中师范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

“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电子学与数据获取系统”通过项目验收 [2016-07-10]

  2012年9月2日-3日,由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工程指挥部组织的“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电子学与数据获取系统”项目验收会在深圳大亚湾召开。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清华大学和高能所七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分别听取了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电子学与数据获取系统的四个分系统:光电倍增管电子学、时钟与触发、RPC读出电子学和数据获取四个项目组的研制报告和测试组的测试报告,并观看了现场测试。专家组一致认为,“大亚湾反应...

我院李传峰研究组观察到光子“非波非粒,亦波亦粒”的量子特性 ... [2016-07-10]

  近日,我院郭光灿院士领导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李传锋研究组首次实现了量子惠勒延迟选择实验,制备出了粒子和波的叠加状态,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玻尔互补原理的理解。研究成果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在9月份的《自然-光子学》上,英国著名量子物理学家Adesso教授和Girolami教授在同期杂志的《新闻与观察》栏目以《波-粒叠加》为题撰文评述了这一研究成果。《自然-物理》杂志也以《选择的问题》为题在《研究高亮》栏目报道了该...

[经济日报]开启量子通信新时代——记我国量子通信技术研究与产业化 [2016-07-10]

  量子通信技术对保障国家信息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10年来,我国量子通信研究发展迅速,取得一批重要原创成果。“金融信息量子通信验证网”的开通,对推动量子信息技术更好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示范作用。首次成功实现百公里量级的自由空间量子纠缠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为量子通讯卫星的研制奠定了技术基础,《自然》杂志称这项技术“有望成为远距离量子通信的里程碑”。   8月9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刊发了一篇...

物理学院2012年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额突破5000万元 [2016-07-10]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了2012年度各项基金批准情况。物理学院共获批项目58项,批准金额5405万元,平均批准率为47.2%。获批项目包括: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1项600万元(批准率100%);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项400万元(批准率22.2%);优秀青年基金3项300万元(批准率33.3%); 重点基金2项570万元(批准率50%);面上基金38项3191万元(批准率54.3%);青年基金13项344万元(批准率52%)。  物理学院今年获批基金的主体...

中科院量子科技先导专项取得阶段性重要突破 我科学家实现百公里... [2016-07-10]

  我院潘建伟院士及其同事彭承志、陈宇翱等,与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王建宇、光电技术研究所黄永梅等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了百公里量级的自由空间量子隐形传态和纠缠分发,通过地基实验坚实地证明了实现基于卫星的全球量子通信网络的可行性,该研究成果于8月9日以封面标题的形式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杂志上。  在任意距离间传输未知量子态是实现远距离量子通信和分布式量子网络必不可少的...

孔旭、黄运锋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支持 [2016-07-10]

  2012年8月8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了2012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建议资助名单,进入为期两周的公示异议阶段。共有来自77所高校、29个研究所的201位青年学者获得建议资助,物理学院孔旭教授、黄运锋两教授联袂入选。另外,我校数学学院的黄文,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的胡水明、罗开富,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的夏群科、李陶,管理学院的余玉刚等6位教授也同时入选。  孔旭、黄运锋教授入选后,物理学院教师中“国家杰出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