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科研进展

近代物理系召开党总支换届选举大会

[头条新闻] 物理学院召开党支部书记工作例会 部署推进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 4月2日下午,物理学院在404会议室召开了党支部书记工作例会,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周正威主持,各党支部书记及党务工作者参加会议。 会上,党务秘书崔劼领学传达了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工作要求,对党...

“钻石钥匙”开启单分子磁共振研究之门——中国科大首次在室温大气...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杜江峰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将量子技术应用于单个蛋白分子研究,在室温大气条件下获得了世界上首张单蛋白质分子的磁共振谱。该成果3月6日发表在《科学》上[Science 347, 1135 (2015)]。同期《科学》“展望”栏目专文报道评价“此工作是通往活体细胞中单蛋白质分子实时成像的里程碑”。      该研究不仅将磁共振技术的研究对象从数十亿个分子推进到单个分子,并且“室温大气”...

量子信息实验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中国科大首次实现多自由度量子体...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及其同事陆朝阳、刘乃乐等组成的研究小组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多自由度量子体系的隐形传态。2月26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杂志以封面标题的形式发表了这一最新研究成果。这是自1997年国际上首次实现单一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以来,科学家们经过18年努力在量子信息实验研究领域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为发展可扩展的量子计算和量子网络技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单光子自旋和轨道角动量的量子...

软凝聚态物理研究取得重要进展:揭示硬球胶体玻璃的本质

  液体在快速降温避免结晶的情况下会形成典型的非晶固体-玻璃,玻璃化转变的机理和玻璃的本质是困扰凝聚态物理学界多年的难题。胶体体系在密度快速增大时也可以形成胶体玻璃,相比于原子分子体系,胶体体系由于空间和时间尺度的观测优势,成为目前实验研究玻璃化转变机理的理想模型体系,而硬球胶体由于作用势简单成为研究胶体玻璃化转变的典型体系。   硬球胶体玻璃中的颗粒长时间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而无法逃逸。然而,如果...

电驱动自旋电子原型器件研究取得新进展

   我院物理系博士生杨盛玮在多铁性异质结逆磁电耦合方面取得有意义的进展,在室温下实现了电场调控的非易失180º磁翻转。该工作成果以“Non-volatile 180º Magnetization Reversal by an Electric Field in Multiferroic Heterostructures”为题发表在材料类重要期刊《Advanced Materials》(DOI: 10.1002/adma.201402774)。该论文为李晓光教授课

中国科大实现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罗森操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领导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李传锋教授研究组与其合作者在量子力学基础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实现了“非此即彼”(All-Versus-Nothing)框架下的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罗森(EPR)操控的实验验证,揭示了量子力学中一类新的非局域特性。这项研究成果9月30日发表在国际权威物理学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      1935年,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和罗森提出了著名的EPR佯谬,他们以量...

中国科大在量子集成光学芯片上实现迄今最高可见度的表面等离子激...

  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领导的量子信息实验室任希锋研究组近日在量子集成芯片上实现了单个表面等离子激元的量子干涉,其干涉可见度达到95.7%,这是为迄今公开报道的国际最高水平,审稿人指出:“The paper demonstrates with a record visibility the bosonic nature of the plasmons”。此

秦宏教授提出强流加速器新方法

  现代强流加速器在清洁新能源、医疗、高能物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这一研究方向亟须突破的瓶颈技术是提高带电粒子束流强度和品质的方法。最近,我校秦宏教授提出一个提高粒子束流的强度和品质的新途径和与之对应的理论方法。 利用微分几何的理论工具,秦宏教授把经典的一维加速器粒子动力学理论(Courant-Snyder 理论和Kapchinskij-Vladimirskij模式)推广到了任意维、强耦合的约束光路,并发现了强耦合约束光路中的高流强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