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学院要闻

近代物理系召开党总支换届选举大会

[头条新闻] 我院戴子高、彭承志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 11月21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2025年院士增选结果正式对外公布,我院戴子高、彭承志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此外,我校徐铜文、舒歌群同时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枫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我校2025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

我院戴子高、彭承志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25-11-21]

11月21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2025年院士增选结果正式对外公布,我院戴子高、彭承志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此外,我校徐铜文、舒歌群同时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枫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我校2025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共4人,分学部按姓氏拼音为序)数学物理学部2人戴子高教授戴子高,男,1964年11月生,汉族,中共党员,江苏省海安市人。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教授。1987年获国防科技大学学士学位,1990年获中国科学院上...

暗物质卫星“悟空”利用地磁场测得高精度正负电子能谱 [2025-11-16]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DAMPE)国际科学团队在宇宙线电子与正电子观测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成果。研究团队基于“悟空”号近九年的在轨观测数据,实现了在无磁体条件下10–20 GeV能区宇宙线电子与正电子微分通量谱以及正电子比例的测量。相关论文《Measurement of separate electron and positron spectra from 10 to 20 GeV with the geomagnetic field on DAMPE》发表在《Chinese Physics C》(Chinese. Phys. C 49, 115001 (20...

高海拔宇宙线观测揭示恒星级黑洞为宇宙极端粒子加速器 [2025-11-16]

近日,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拉索)在银河系内多个黑洞X射线双星周边首次探测到能量高达百万亿电子伏特(=1014eV或100TeV)之上的超高能伽马射线辐射,包括SS 433、V4641 Sgr、GRS 1915+105、Cygnus X-1与MAXI J1820+070等五个天体,均为由恒星质量黑洞与伴星构成的强引力系统,当黑洞吞噬伴星物质时,能够以喷流的形式释放巨大能量,这种黑洞-喷流系统也被称为微类星体。拉索国际合作组的这一研究成...

物理学院召开2025秋季学期本科期中教学师生座谈会 [2025-11-10]

11月5日下午,物理学院在物质科研楼四楼会议室召开本科期中教学师生座谈会,会议由教学院长张永生老师主持。校教学督导叶邦角、张增明、丁泽军、潘必才、王安民老师,院党委副书记凌锋、院教学督导刘万东、杨维纮、曹金祥老师,各课程组袁业飞、王双、朱文光、邵明、潘海俊、王群老师,教务处副处长吴雨生老师,朱鹏云老师、各班级学生代表、教学秘书等五十多人参加了座谈交流。首先,张永生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与会的督导老师及各课...

“超弦生万象”FIND科普沙龙对话会顺利举办 [2025-11-04]

10月27日,李小可先生水墨画展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物馆展出之际,中国科大科学传播研究与发展中心联合粒子科学与技术中心策划了一场以“科学与艺术交融”为核心主题的FIND前沿论坛科普沙龙对话会活动。活动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和李可染艺术基金会联合主办。科普沙龙对话会活动由科学传播研究与发展中心副主任袁岚峰主持,聚焦科学与艺术的深刻关联,深入探讨二者在推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协同作用。中心...

物理学院召开力学课程组、热学课程组联合会议 [2025-10-16]

2025年10月14日,物理学院力学课程组、热学课程组联合召开教学研讨会。会议由课程组组长刘斌、邵明教授共同主持,课程组十多位老师参加了会议。会上交流了开学初各个课堂的授课情况,参会老师一致赞成恢复置课的管理办法,这样教师可根据各课堂的学生特点安排授课方式、例题和拓展内容、进度等。会议传达了教务处的相关工作布置,要求组内教师每年至少听1次课,鼓励任课教师相互交流、学习、借鉴;讨论了期末考试阅卷方式等事项。...

我院杜江峰院士获2025年度扎沃伊斯基奖 [2025-10-10]

2025年9月30日,国际电子顺磁共振领域的最高奖项——扎沃伊斯基奖(Zavoisky Award)颁奖典礼在俄罗斯喀山隆重举行。杜江峰院士(原中国科学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主任)因其在基于自旋量子比特的磁共振谱学方面的杰出成就,被授予2025年度扎沃伊斯基奖,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籍科学家。杜江峰院士是国际自旋量子调控领域的杰出学者,在单分子尺度磁共振谱学与电子顺磁共振仪器研制方面作出了系统性、开创性的贡献。他带领团队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