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院2025-2026学年郭沫若奖学金初评结果公示
|
[头条新闻] 我院袁军华和张榕京研究组揭示细菌表面捕获稳定性的新机制
|
我院丁泽军课题组制定半导体线宽检测的首个ISO国际标准 [2020-03-05]
近期,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发布了微束分析领域中的一项国际标准:“基于测长扫描电镜的关键尺寸评测方法”(Microbeam analysis —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 Method for evaluating critical dimensions by CD-SEM (ISO 21466)),该标准由我院和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的丁泽军团队主导制定。近年来半导体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对集成电路器件加工尺寸的控制也要求日
我院郭光灿院士团队在纳米谐振子的声子模式相干操控方面取得重要... [2020-03-04]
近日,我院郭光灿院士团队在纳米谐振子声模相干操控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郭国平教授、宋骧骧副研究员、邓光伟副研究员(现电子科技大学研究员)等人与美国加州大学默塞德分校田琳教授,以及本源量子公司合作,实现了空间上非直接连接的谐振子之间的声子模式相干操控。相关研究成果以“Coherent phonon dynamics in spatially separated graphene mechanical resonators”为题,发表在3月2日出版的《美
我院潘建伟、张强、陈腾云等与合作者成功实现500公里地基量子密... [2020-03-03]
近日,我院潘建伟、张强、陈腾云等与清华大学王向斌、马雄峰合作,突破远距离独立激光相位干涉技术,分别实现了500公里量级真实环境光纤的双场量子密钥分发(TF-QKD)和相位匹配量子密钥分发(PM-QKD)。相关研究成果分别于近期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并被选为“编辑推荐”文章)和《自然·光子学》上。在量子密钥分发(QKD)的长距离实际应用中,信道损耗是最严重的限制因素。现有的测量设备无关量子密钥分发(M...
我院两项成果入选2019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2020-02-27]
2020年2月27日,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发布2019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我院实现对引力诱导量子退相干模型的卫星检验”及“首次观测到三维量子霍尔效应”两项成果同时入选。实现对引力诱导量子退相干模型的卫星检验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然而,任何试图将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进行融合的理论工作都遇到极大困难。目前关于如何融合量子力学和引力理论的讨论,模型众多,但都普遍缺乏...
我院郭光灿院士团队首次利用纠缠测量实现量子定向 [2020-02-20]
我院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定向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李传锋、项国勇研究组与复旦大学朱黄俊和北京理工大学尚江伟合作,基于量子纠缠测量技术实验实现了高效的量子定向。该研究成果于2月13日在线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量子定向任务是指发送者Alice利用量子资源把空间中的某个任意方向发送给接收者Bob,它在定位导航等领域具有重要用途。一个简单的量子定向方案是Alice发送带自旋的粒子给Bob,粒子自旋的指向...
我院郭光灿院士团队实现量子态在非相干操作下的转化 [2020-02-15]
我院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相干性理论与实验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李传锋、项国勇等人与波兰华沙大学以及德国乌尔姆大学理论物理学家合作,首次在理论上完全解决量子比特在非相干操作(不增加相干性的操作)下的转化问题并设计实验进行了验证,该成果2月13日发表在国际著名物理学学术期刊《npj Quantum Information》上。量子相干性(quantum coherence)作为一种对量子叠加性的量化,是量子物理与量子信息的核心所在,在各种...
我院赵瑾教授研究团队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激发态载流子复合机制研... [2020-02-15]
近日,我院及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国际功能材料量子设计中心(ICQD)赵瑾教授研究团队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电子空穴复合机理研究工作中取得新进展,他们利用团队自主发展的第一性原理激发态动力学程序,揭示了低频振动声子在电子空穴复合机制中的重要作用,该结果以“Low-frequency lattice phonons in halide perovskites explain high defect tolerance toward electron-hole recomb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