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十六届物理与化学暑期夏令营物理分营通知
|
[头条新闻] 我院林毅恒教授团队实现多模量子纠缠态的耗散制备
|
我院陈仙辉院士合作研究二维高温超导体取得新进展 [2019-11-01]
我院陈仙辉教授与复旦大学物理学系张远波课题组合作,在揭示高温超导机理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31日凌晨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超导是物理学中最迷人的宏观量子现象之一,是日久弥新的研究领域。但是非常规高温超导的机理依然没有完全解决。如何找到通向高温超导秘密之门的钥匙,是科学家们孜孜以求的问题。物理学家通常的研究方法是尝试用最简洁的模型来揭示世界本源规律。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具有形式多样...
我校郭光灿院士团队首次实现测量设备无关的高维量子导引 [2019-10-25]
我校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力学基本问题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实验室李传锋、柳必恒等人与澳大利亚的理论物理学家合作,首次实验观测到测量设备无关的高维量子导引,并用其产生私密量子随机数。该研究成果2019年10月23日发表在国际权威物理学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量子导引是介于量子纠缠和贝尔非局域性之间的一类量子非局域特性,描述了作用在纠缠粒子对中一个粒子上的局域测量能够非局域地影响另一个粒子的状态的能力。量子导...
我院郭光灿院士团队实现纳米级空间分辨电磁场量子传感 [2019-10-21]
我院郭光灿院士团队在实用化量子传感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的孙方稳小组实验实现50纳米空间分辨力高精度多功能量子传感。该系列研究成果发表在应用物理权威期刊《Physical Review Applied》上。微纳光电子技术已经成为当前信息领域的核心技术之一,同时也在能源、环境、生物医学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一般情况下,微纳光电子器件具有尺寸小、电磁场强度低且易受干扰等特点。因此,微纳电磁场探测技术需要同时解决高空间分辨...
我院郭光灿院士团队首次实现纠缠系统波函数的直接测量 [2019-10-10]
我院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力学基本问题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的李传锋、许小冶等人与斯德哥尔摩大学Yaron Kedem博士合作,首次提出并实验实现了多体非局域波函数的直接测量。该研究成果于10月9日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并入选“编辑推荐”论文。美国物理学会网站“物理新闻与评论”栏目以《直接测量纠缠态》为题专文报道本项成果。波函数是量子力学最核心的概念之一,不论是单体还是多体量子系统,其状态都...
我院STAR组在高能核物理实验方面又取得重要进展 [2019-09-29]
我院查王妹、唐泽波与科大校友为主组成的研究团队,在RHIC-STAR国际合作组中发挥重要作用,继首次发现甚高能原子核擦边对撞中极低横动量正反轻子对产额增强(Phys. Rev. Lett. 121 (2018) 132301)之后,又观测到甚高能原子核擦边对撞中极低横动量J/psi粒子产额的反常增强,并世界上首次测量了这种对撞中极低横动量J/psi粒子的动量转移分布,通过实验数据和理论模型计算相结合指出该反常增强源自超强电磁场(10的14次方特斯拉)引...
暗物质卫星“悟空”获得高精度高能质子宇宙线能谱 [2019-09-28]
利用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DAMPE)采集到的数据,DAMPE团队获得了40 GeV-100TeV高能质子宇宙射线能谱,该结果是目前国际上对10 TeV以上高能质子最精确的观测结果。相关成果于9月27日在《Science Advances》杂志在线发表。我院黄光顺教授、张云龙副研究员带领的科研团队在科学数据分析工作中作出了重要贡献。质子是宇宙线中丰度最高的成分,观测宇宙线质子,有利于研究银河系中宇宙射线的起源与加速机制。本次DAMPE合作...
我院许立新课题组在OAM光的非线性操控方面取得新进展 [2019-09-25]
基于OAM复用技术的高维光通信技术可大幅度增加光子的信息携带量,提高光通信网络的信道容量,是未来光通信系统发展的重要趋势。高维复用光通信系统中,由于涉及多种OAM模式的时分、波分及模分复用,光纤中的非线性效应难以对其实现有效操控,制约了高维光通信技术的发展。基于轨道角动量光的非线性控制一直是高维光通信中悬而未决的问题。我院光学与光学工程系光纤与激光技术许立新课题组,首次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色散管理的新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