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院2025年国家奖学金公示通知
|
[头条新闻] 暗物质卫星“悟空”利用地磁场测得高精度正负电子能谱
|
我院郭光灿院士团队史保森﹅丁冬生等实现高维量子态的高效率量子... [2023-12-19]
我院郭光灿院士团队在基于冷原子的量子存储实验研究中取得了重要进展:该团队史保森教授﹅丁冬生教授等与合作者利用冷原子系综实现了25维量子态的高效率存储。该研究成果于2023年12月15日在线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Phys. Rev. Lett.131,240801(2023)]。量子存储器是构建量子网络不可或缺的功能单元,而实现高维量子态的高效率存储对提高量子网络的信道容量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尽管研究人员基于不同物理体系实...
“超高分辨飞行时间探测技术”顺利通过现场技术测试和项目验收 [2023-12-06]
2023年11月22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赵政国院士领衔的中国科学院关键技术研发团队项目“超高分辨飞行时间探测技术”顺利通过现场技术测试和项目验收。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吕军光研究员为组长的技术测试专家组在听取了团队成员刘建北教授的技术测试大纲汇报后,对本项目进行了现场技术测试。随后,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汪鹏飞研究员为组长的验收专家组对本项目进行了综合验收,中国科学...
我院杜江峰、荣星课题组在单自旋量子体系中检验贾辛斯基等式 [2023-12-01]
我院杜江峰、荣星课题组与北京理工大学尹璋琦教授合作,在量子热力学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究团队基于金刚石氮-空位(Nitrogen-Vacancy,NV)色心体系对贾辛斯基等式进行了实验检验。该成果以“Experimental test of the Jarzynski equality in a single spin-1 system using high-fidelity single-shot readouts “为题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 Rev. Lett. 131, 220401 (2023)]。贾辛斯基等式是少有的以等式形式出现且对非平...
我院王亮教授团队在短波红外单光子激光雷达取得重要进展 [2023-12-01]
我院王亮教授团队和问天量子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短波红外单光子激光雷达取得重大进展。研究团队通过全自主研发的单光子探测器芯片,匹配读出电路,结合全光纤激光雷达,开发了全天候、大扫描角度的激光雷达成像系统,为短波红外单光子成像及其核心芯片制备提供了开创性的方法,相关成果以“Single-Photon Depth Imaging Using a Photodetector With a Wire-Bonding Quenching Resistor.”为题,发表在探测器领域的知名期刊IEEESenso...
我院北京谱仪BESIII团队精确测量粲重子产生截面 [2023-11-14]
我院北京谱仪BESIII团队利用质心能量在4.60~4.95GeV的正负电子对撞数据,以最高精度测量了粲重子在正负电子湮没中的产生截面,揭示了粲重子产生机制。这一研究工作主要由我校博士后王维平完成,合作单位包括国科大、吉林大学、兰州大学、中山大学及意大利国家核物理研究所,该成果于11月9日在线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重子在正负电子湮没中的产生截面测量是研究重子内部结构的强有力手段。作为组成我...
我院张榕京和袁军华研究组发现细菌游动的鲁棒性新机制 [2023-11-08]
我院张榕京和袁军华研究组在细菌运动机制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通过定量测量细菌在自由液体环境下游动时的力学条件及相关马达的构成,澄清了在这一领域长期存在的关于马达高负载假设的误解,并揭示了这种构成如何促进细菌运动的鲁棒性机制。相关成果于11月3日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细菌的运动对于其生存和感染宿主至关重要。由细菌鞭毛旋转驱动的游动是细菌最为典型的运动机制。对于大肠杆菌来说,每个细菌身上通常有3至...
我院潘建伟、张强等实现基于器件无关量子随机数信标的零知识证明 [2023-11-07]
近日,我院潘建伟、张强等与上海交通大学郁昱、清华大学马雄峰、南方科技大学范靖云等研究者合作,首次实现了一套以器件无关量子随机数产生器作为熵源,以后量子密码作为身份认证的随机数信标公共服务,将其应用到零知识证明(ZKP)领域中,消除了非交互式零知识证明(NIZKP)中实现真随机数的困难所带来的安全隐患,提高了NIZKP的安全性。相关成果于11月2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零知识证明(Z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