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超弦生万象”FIND科普沙龙对话会顺利举办 [2025-11-04]

10月27日,李小可先生水墨画展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物馆展出之际,中国科大科学传播研究与发展中心联合粒子科学与技术中心策划了一场以“科学与艺术交融”为核心主题的FIND前沿论坛科普沙龙对话会活动。活动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和李可染艺术基金会联合主办。

科普沙龙对话会活动由科学传播研究与发展中心副主任袁岚峰主持,聚焦科学与艺术的深刻关联,深入探讨二者在推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协同作用。中心特别邀请到实验粒子物理学家、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赵政国院士与李可染艺术基金会理事长刘莹女士担任主讲嘉宾。中国科大王挺研究员、吴雨生教授、鲁楠教授、杨洪洮教授,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沙国祥先生,安徽省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馆宣繁秋馆长,以及学校师生共四十余人参加了沙龙对话。

李可染艺术基金会作为国内屈指可数的国家级艺术基金会,自成立以来便深耕艺术与科学的融合探索,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李政道两位科学巨匠生前均曾担任基金会理事,他们的加入为基金会带来了前沿的科学视野与严谨的科学精神,更注入了持续的创新动力。如今,基金会承续深厚历史传统,致力于让科学精神与艺术创造在传承中不断碰撞出新的火花。赵政国院士长期专注于粒子物理实验领域,在中微子质量测量、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研究、大型强子对撞机ATLAS实验希格斯粒子发现等方面成绩斐然,曾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荣誉。

直播伊始,赵政国院士代表团队向李可染艺术基金会赠送亲笔签名的科普著作《走近“上帝粒子”——希格斯粒子发现之旅》,该书凝聚了前沿粒子物理研究的科普成果,为艺术领域理解科学提供了专业视角;作为回赠,李可染艺术基金会向赵政国院士团队赠送李可染先生当年为李政道先生创作作品的限量版艺术微喷——带有专属编码的复刻作品。活动以“回顾创作典故”环节开场,嘉宾们共同追溯了《核子重如牛,对撞生新态》的诞生历程。几十年前,科学大师李政道先生与艺术大师李可染先生打破学科界限,在思想碰撞中将抽象的粒子物理现象转化为具象的艺术作品呈现,这一经典案例不仅成为科艺融合的典范,更让观众深刻领会到“科学为艺术提供灵感,艺术为科学传播架桥”的核心内涵。

随后,赵政国院士带来短科普讲座,以深入浅出的语言解读前沿物质世界探索成果。他围绕粒子物理领域的关键突破,结合自身研究经历,从希格斯粒子的发现意义到未来探索方向,层层递进地将复杂的科学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内容,既保证了学术严谨性,又兼顾了科普的通俗性,让线上近万名观众得以近距离接触前沿科学。

直播环节特别增设了“开放式对话”环节,观众与嘉宾围绕“如何将科学与艺术有机结合以提升科普效果”这一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讨论的核心聚焦于“艺术与科学的链接”。赵政国院士对中国传统文化、现代科学理论与艺术发展之间的内在关联性进行了富有洞见的阐释。吴雨生等老师以《走近“上帝粒子”——希格斯粒子发现之旅》为例,细致解读了书籍插画中蕴含的科学原理。这让大家对如何在粒子物理这类抽象科学领域,通过艺术更精准地传递科学内核、避免流于形式,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本次FIND科普沙龙通过中心视频号、抖音号以及百度、搜狐、知乎等多个平台同步进行网络直播。据全网统计,本次科普沙龙观看量突破五十一万。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