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中国科学院与教育部 “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持续深化科教融合,扎实推动所系结合工作迈向新高度,为国家培育更多高素质科技英才,物理学院于2025 年暑期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等11家科研单位紧密携手,成功举办了2025年 “所系结合” 科技夏令营。
本次夏令营活动时间为7月上旬至8月下旬,吸引了来自物理学院、少年班学院、核科学技术学院的近200名学生踊跃参与,涵盖了物理学、应用物理学、核物理等多个专业方向,为不同知识储备和学术兴趣的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平台。夏令营期间,学术盛宴精彩纷呈,各研究所邀请了多位在国内外物理学界颇具影响力的专家学者,为营员们带来了很多高水平学术报告。报告主题广泛,涵盖量子计算、高温超导、天体物理等物理学前沿领域,不仅系统阐述了最新研究成果,还深入探讨了未来研究方向,极大地拓宽了营员们的学术视野。
图1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2025年“所系结合”科技夏令营
图2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2025年“所系结合”科技夏令营
图3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2025年“所系结合”科技夏令营
图4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2025年“所系结合”科技夏令营
图5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2025年“所系结合”科技夏令营
图6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25年“所系结合”科技夏令营
图7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25年“所系结合”科技夏令营
图8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25年“所系结合”科技夏令营
图9 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2025年“所系结合”科技夏令营
图10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2025年“所系结合”科技夏令营
图11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2025年“所系结合”科技夏令营
营员有话说:
1. 此行最珍贵的馈赠,是与科研领路人的思想碰撞。无论是毛文元老师对物理所历史如数家珍的深情讲述,还是各领域研究员引人入胜的精彩报告,都让我感受到“板凳甘坐十年冷”的纯粹初心。在软物质实验室,听樊琪慧老师用生动的胶体粒子模型揭示生命现象的奥妙;在光物理实验室,跟着廖国前老师见识飞秒激光器的神奇,他们以身体力行诠释着“格物致知”的深刻内涵:科学不仅是智力的角逐,更是心力的修行。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营员 孙咏宜
2.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这样的'创新引擎'。而作为见证者、受益者,更应思考:如何让个人的成长融入国家的发展?或许答案就藏在实验室里专注的眼神里,在迭代的技术里,在赣江不息的涛声里——那是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也是科技创新最动人的回响。
——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营员 曾浩宇
3.此次“所系结合”参观活动,不仅让我近距离接触到这些顶尖科学设施和前沿科学知识,更让我感受到中国科学院高能所浓厚的科研氛围和科研人员的执着与担当。它激发了我对科学探索的热情,也让我明白,在科学的道路上,唯有不断探索、勇于创新,才能推动人类认知的进步。我期待未来能有更多机会深入学习,为科学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营员 牛宏博
4. 回顾这次近物所夏令营,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我明确了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我对科研的兴趣愈发浓厚,渴望在相关领域继续深造,为科学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相信,这次夏令营的经历将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激励我在未来的学习和研究中不断探索、勇攀高峰。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营员 王景成
5. 三天夏令营,我见证了半导体研究的广度(从材料到器件,从理论到应用),触摸到了科研的温度(导师的耐心、同伴的热忱),更感受到了责任的重量。选导师时的纠结,实验室里的震撼,交流中的启发,都化作了前行的动力。这场旅程,不仅是一次参观,更是一场启蒙 —— 让我明白,科研的魅力藏在 “把未知变成已知” 的过程里,而我,愿成为追逐这束光的人。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营员 李济坤
6. 三日研学,收获的不只是知识,更是对科研精神的理解。科研工作者深耕攻坚的坚持、跨学科协同的纯粹,深深感染我。这场研学是火种,点燃热爱。未来,愿以今日为起点,追逐科学之光,汇入探索真理的海洋,让青春在科研逐光中闪光。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营员 何宇飞
7. 本次夏令营让我深刻体会到'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这句话的分量。等离子体所几代科研人员坚守'用聚变能点亮未来'的信念,在合肥科学岛上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作为青年学子,我将以此次经历为动力,夯实专业基础,未来争取投身于国家重大科技需求领域。感谢等离子体所提供的高水平学习平台,这段经历必将成为我科研生涯中难忘的起点。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营员 张泽政
8.尤其是对于秒的定义,我国的钙离子光钟居然已经成为对于秒的次级定义的重要参考。虽然我国原子钟光钟的研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已处于第一梯队。这离不开一代代科学家的砥砺奋斗,他们的热情与决心,足以抵挡液氦零下两百多度的低温极寒,足以盖过武汉四十多度的高温酷暑。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营员 颜天锴
9. 两天的参观之旅,给我留下的最大印象是震撼,虹口园区的实验室的规模与成体系,,嘉定园区实验室的更大规模与更大的产业链都让我对实验室有了新的认知,各位老师的讲解也让我对航天这一领域有了更多的认识,其他的参观与几个学术报告也让我拓宽了自己的视野。本次研究所参观之旅令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营员 廖杨
10. 三天的时光虽然短暂,但收获满满。我不仅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更感受到了光机所浓厚的科研氛围和肩负的国家使命。这次经历让我对光学研究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也更加坚定了未来投身科研的决心。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营员 潘岩
11. 在为期两天的夏令营参观中,也结识到了热心互助的同学们、可亲可敬的学长们,拓宽了我的视野与格局,第一线的接触到了科研的实际在做的工作,进一步警醒我要将当下其所学与未来所用相结合,更让我看到了更为清晰的未来深造路线、更为系统的人生规划,为我未来所做的、即将要做的许多抉择提供了更为丰富详实的信息、更多元化的视角。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营员 张梓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