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中国科学院颁发了2024年度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青年科学家奖、国际科技合作奖,公布了2024年中国科学院年度人物和年度团队获奖名单。我院陈仙辉院士获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个人奖,我院石发展教授获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此外,“光感受调控生命过程机制研究”获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基础研究奖,我校薛天教授同时获中国科学院年度创新人物。
我院获奖人简介:
陈仙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陈仙辉院士长期致力于高温超导体等量子材料的探索及其演生物理的研究。在铁基超导体中,首次在常压下突破了麦克米兰极限温度,确定铁基超导体为新一类高温超导体,揭示了其超导与磁性共存等若干基本物理性质,发现了系列重要的铁硒基高温超导材料体系,并将固体离子门电压技术应用于超导量子调控研究;与合作者开发了二维黑磷场效应晶体管器件并实现了超高迁移率和能隙的全面调控,开辟了二维黑磷研究领域,推动了二维半导体材料领域的发展;在笼目超导体、界面超导、磁性拓扑绝缘体等量子材料前沿领域持续做出引领性工作,为基于量子材料的技术发展奠定了物理基础,推动了量子物质前沿领域的发展。
石发展,现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国家杰青。石发展教授长期聚焦单自旋量子精密测量方法技术发展及其在生命科学等领域交叉应用研究,从无到有研制系列前沿单自旋谱仪装备并开展实验研究。取得系统性的研究成果包括自主研制系列微观磁共振装备,灵敏度、谱线分辨率等核心指标达国际领先;首次实现单蛋白质分子、单核酸分子的磁共振谱学检测,发展单分子尺度磁共振新方向;推进量子技术在生物和医学的交叉应用。在Rev. Mod. Phys.,Science等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近百篇,作为负责人承担中国科学院稳定支持基础研究领域青年团队计划、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青年项目等多项国家科研项目。因在单自旋量子精密测量及交叉研究的系统成果获得科学探索奖、王天眷波谱学奖、安徽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贝时璋青年生物物理学家奖、国际顺磁共振学会青年研究学者奖等国内外多项奖励,团队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名第2)等。
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于2002年设立,2003年首次颁奖。今年首次改革按照个人成就奖、基础研究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攻关奖4个奖项设置,最终授奖共计16项。中国科学院年度人物和年度团队于2018年设立,设置年度创新人物、年度先锋人物、年度表彰人物、年度团队4项,今年共表彰6名个人和2个团队。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旨在表彰在科技创新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作出突出贡献的青年科技人才,每年评选一次,授奖名额不超过20人。
(科研部、党委教师工作部、人力资源部、物理学院、生命科学与医学部)
欲浏览本网站最佳效果,
请使用Chrome、Edge及最新版本IE浏览器,
1920x1080分辨率访问.
本站自适应平板、手机等移动设备.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金寨路96号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区物理学院
邮政编码:
23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