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中国科大在热密核物质性质的定量研究中迈出重要一步 [2017-05-27]

    宇宙“大爆炸“理论预言宇宙诞生初期存在夸克胶子解禁闭的物质形态——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GP)。从21世纪初至今很多重离子对撞实验支持QGP的存在,但对这种热密核物质的性质并不清楚,只能定性的了解其强耦合的流体特征,其定量的测量非常缺乏,因为这对实验条件的要求非常苛刻,实验的设计也非常复杂。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副教授张一飞,博士生谢冠男、周龙和陈小龙联合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等单位和所属的美国STAR合作组在11亿个质心能量200GeV/n的金-金对撞事例中,利用最新的重味径迹探测器HFT拓扑重建了粲强子D0的信号,以目前最高的实验精度测量了D0的椭圆流。发现与轻强子椭圆流有很相似的行为,这意味着远比轻夸克(u, d, s)重的粲夸克很可能也达到了热化并参与到集体运动中来,并以此定量提取了粲夸克在QGP物质中的传输系数,在对这种新核物质形态的定量研究中迈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该研究成果以合作组文章的形式于5月26日发表在在国际权威物理学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Phys. Rev. Lett. 118, 212301,2017)。这也是STAR-HFT项目开始以来,历经十余年的第一篇物理文章。


  张一飞副教授自2005年加入STAR-HFT工作中,在探测器的性能研究、设计指标、模拟、刻度和软件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曾担任HFT的软件组负责人,STAR重味物理组负责人,目前为STAR理事会成员。2014年HFT建造完成并装入STAR成功运行,科大团队在实验中对探测器在线刻度、数据采集和物理分析方面都出色的完成了任务。2016年底,STAR升级负责人、前Brahms发言人Flemming Videbaek特致信表彰科大团队在STAR-HFT项目中的贡献。

  该课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科技部973项目)的支持。

  文章链接:https://journals.aps.org/prl/pdf/10.1103/PhysRevLett.118.21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