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报告

5月18日身边的物理学家报告《六十年代粒子物理理论研究的再回忆》 [2017-05-16]

报告题目:《六十年代粒子物理理论研究的再回忆》


报告人:刘耀阳 教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报告时间:5月18日(周四)下午4:30


报告地点:东区物理学院二楼报告厅


报告摘要:第一部分讲当时的时代背景,一分为二等;成就与战略失误就是在束缚态问题上的失误;我的贡献,还要回答虽然我提出了新量子数并要建立像电磁场那样的理论,为何而最后并没有建立起来等等问题。第二部分想借层子模型在束缚态问题上的失误,说明缚态问题的复杂性。首先要指出薛定格方程处理氢原子光谱不太好,但也不能认为狄拉克的理论就满足了相对论的全部要求,这是误解,实质上它并不协变因为他用到了位势;而且不仅是原子物理,包括固体物理,凡是用到位势概念的地方都有可能已经设定了光速无穷大,所以才有不论电子运动范围有多大均可以把波函数归一化的结论。从超精细结构的理论计算,我认束缚态不可能是定域问题,正如狄拉克所说引力场的能量不可能是定域的一样。


报告人简介:1934年生,籍贯河南省,唐河县。1952年入北京大学物理系理论物理专业。1956年入原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任实习研究员。1958年入中国科技大学,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1970年随学校搬迁安徽,曾在巢湖劳改农场劳动。2000年退休。
  职业领域上,刘耀阳教过中学数学,普通物理,量子力学,量子场论,广义相对论。1957年有幸正遇宇称不守恒发现之际,进行专业调研,自此走上粒子物理理论研究之路,写过一些这方面的文章。参加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層子模型研究,并首次明确提出要建立今天称之为色的规范理论。刘耀阳教授是近代物理系理论物理专业创始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