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8日,应基本粒子和相互作用协同创新中心以及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赵政国院士邀请,欧洲核子中心ATLAS实验合作组发言人、德国弗莱堡大学教授Karl Jakobs,在东区师生活动中心五楼国际会议厅为科大师生做了一场题为“From the Discovery of the Higgs Boson to the Search for Dark Matter”的精彩报告。此报告作为物理学院“物理论坛”系列报告之一,面向全校师生,介绍当前物理学界高能实验领域最近科研动态和相关背景知识。此次报告由物理学院刘建北教授主持,赵政国院士等老师以及几十名科大研究生、本科生参与。
作为质量起源的“上帝粒子”Higgs粒子,于2012年被欧洲核子中心ATLAS合作组和CMS合作组同时发现,可谓是基本粒子探索过程中一个重要里程碑。但是所发现的粒子是不是具有标准模型中Brout-Englert-Higgs机制所预言的性质还未完全确定,任何偏差都会导致新物理的存在。超对称模型所引入的新粒子可以解释宇宙中的暗物质,然而新的对称性是不是真的存在依然还是一个未解之谜。 Karl Jakob教授就这一系列热点问题向师生进行了介绍。他首先介绍了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并解释了Brout-Englert-Higgs机制如何使基本粒子获得质量。然后介绍了欧洲核子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取数情况以及ATLAS/CMS 合作组发现Higgs的过程,并展示了今年用最新数据在不同衰变道发现Higgs的结果。进而引入了以超对称粒子寻找为代表的新物理,介绍了在LHC上寻找暗物质的结果。最后Karl Jakob教授展望了LHC的未来发展方向以及新一代的大型对撞机的情况(如中国主导的CEPC和日本主导的ILC)。
在提问环节,参会师生就发现Higgs的最新结果、超对称粒子的寻找、暗物质寻找的备选模型以及新一代的大型对撞机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提问,Karl Jakob教授进行了详细讲解。最后会议在热烈而有益的讨论中结束。虽然目前还没有发现新物理的迹象,但是相信随着更多新数据的积累,我们期待更多的发现。
欲浏览本网站最佳效果,
请使用Chrome、Edge及最新版本IE浏览器,
1920x1080分辨率访问.
本站自适应平板、手机等移动设备.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金寨路96号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区物理学院
邮政编码:
23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