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格斯玻色子于2012年在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实验中被发现。这是人类在粒子物理领域又一个伟大的成果。物理学家在认真检验这个新粒子是否就是人们期待了几十年的、标准模型预言的希格斯玻色子。为了全面研究这个前所未有的粒子,科学家提出利用下一代大型高能正负电子对撞机(CEPC)产生远比LHC更为干净的、大样本希格斯粒子,用以精密研究、充分理解希格斯粒子,并寻找和研究新物理。我国科学家近年提出了大型高能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CEPC)作为第三代高能粒子物理实验设施,并积极组织队伍进行设计和关键技术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娄辛丑,1984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89年于纽约州立大学(Albany)获得博士学位。博士后师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Gail Hanson教授,担任欧洲核子中心助理研究员。1994年起任教美国德州大学(达拉斯)至终身教授,系主任。现为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实验物理中心主任、CEPC项目经理、BESIII国际合作组机构委员会副主席,执委会成员等。
欲浏览本网站最佳效果,
请使用Chrome、Edge及最新版本IE浏览器,
1920x1080分辨率访问.
本站自适应平板、手机等移动设备.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金寨路96号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区物理学院
邮政编码:
23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