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物理学院召开2009年度物理教学工作会议 [2016-07-11]

  2009年4月27日下午,物理学院在近代物理系210教室,召开了全院物理教学工作会议。这是学院本届新任领导班子召开的第一次大型工作会议。出席会议的有院领导,各系负责人、各课程组长,各学科点负责人及院骨干教员等40余人。

  执行院长刘万东教授主持了会议。他首先介绍了此次会议的背景、将要讨论的内容以及会议的目的等。他说:在会议召开之前,学院已经对2003—2008年全院5学年的物理教学情况和全院教员可以承担的教学工作情况进行了摸底普查,得到了基本的数据。数据显示出物理教学的工作量非常大,参与教学工作的教员约在160—180人左右,其中的60%--70%,教学工作承担的较多,分布较为正常。各基础课课程组有了较好的基础。院基础课教学梯队已初具形态。此次会议,将就本科教学情况、基础课课程组的加强和发展,专业课课程组的设立,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课程设置等问题进行讨论。希望通过讨论,统一认识,达成共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采取措施,创造条件,使得物理教学工作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和加强。

  教学院长尹民教授向会议做了题为《物理学院近期教学工作》的报告,汇报了学院近期的教学工作情况:

  目前,学院已完成了

一、对院教学工作基本数据的搜集和统计:

1、      物理学院的教员数(含教学岗和教学科研岗);

2、      2003年9月到2008年7月5个学年,全院教员教学工作量的统计,并细化到每一个人;

3、      2007年9月到2009年7月,我院承担的教学工作量统计。

物理学院现有在职教员168名,2007—2008学年共承担理论课教学:17340学时;实验课教学:17204学时(实际授课学时)。平均每位教员每学年要承担100学时以上的教学任务。

二、在职教员填报《拟承担物理课程表》

  学院要求每一位在职教员根据自己的意愿,按先后顺序填报2—3门自己希望承担的课程(含实验),多填不限。友情邀请在办公楼任职的我院教员,以及国家实验室和地空学院教员填报《拟承担物理课程表》。

正在或将要开展的工作:

设立四类教学课程组:普通物理类、理论物理类、专业类(二级学科)、物理实验类。要求每个教员参加两个以上课程组的工作。其中:普通物理类、理论物理类课程组的建立和教学的组织由院负责;各专业课程组的建立和教学的组织,由各系和学科点负责;实验类教学课程组的建立和教学的组织,由实验中心负责。

三、课程组的活动和教学任务的安排

课程组长负责本课程组工作。各课程组根据学校下达的有关本课程组的教学任务,结合教员任课的报名情况,和教员填报的拟承担课程的情况,对教学任务进行统筹安排。学院协助、协调各课程组的工作。专业课程组的教学任务由各系和各学科负责。各课程组之间应互相交流,互相配合。尤其是课程关系密切的课程组,如:力学和热学,光学和原子物理,理论力学和电动力学课程组,需要互相配合,共同负责安排教学任务。

四、各基础课课程组应尽快召开会议,落实下学期课程的教学任务,本周四前将结果上报学院,学院将在此基础上,召开会议确认下学期的教学任务。

  与会教员就本科教学情况、课程组建设、课程设置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在讨论课程组、教学梯队建设时,刘万东教授建议,课程组应逐步建立淘汰机制,可按120%或以上的比例组织课程组,要有轮休制度,使年轻教员有机会上课。陈向军教授建议,年轻教员可先上一半课,对其稳步培养,使其逐步成熟。对任课教员要有一个资质评价。

  刘万东教授建议:各专业课程组成立以后,要对本专业课程进行一个很好的梳理,课程设置是否合理,可否优化,要通过讨论进行确认。要有一个较好的发展规划。针对专业课的主体主要是研究生课程,叶邦角教授建议:1、对近三年来从未开过的,挂在培养计划上的课程进行讨论。如:为何不开,可否不开,必须采取的措施等。2、各学科点只开出对本学科发展最必须的课程,不必局限于自己的学科。3、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对学生的选课负责。

  李永平教授建议:下一步各课程组应明确自己的工作重点,教学梯队的建设,教学研讨,教学安排,教学质量如何提高,课程如何设置等都应该具体化,课程组内部要有交流,各课程组之间也要定期交流。

  在讨论本科教学情况时,林子敬教授建议,应建立一个相关的机制,安排有教学能力的博士后参与教学工作,作为博士后能否留校任教的一个重要评价。胡友秋教授指出:辅导教学是目前教学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辅导老师的工作主要是针对成绩中、下等的学生。好的辅导老师,对学生成绩的提高有大约8成的作用。所以能否设置教员辅导岗位?对于年轻教员来说,辅导工作既是一个锻炼,也是一个积累。学校要给其同主讲老师一样的待遇。崔宏滨副教授建议:各课程组按120%比例组成,其中20%的教员,可安排作辅导。

  韩良教授建议,要设法解决研究生助教问题,优秀的要有奖励,要有奖惩机制。叶邦角教授建议,可对研究生助教进行评估,优秀助教要做经验介绍,要给予奖励。

  会议结束前,刘万东教授做总结性发言:各学科负责人尽快建立专业课课程组,并做好今后的工作规划。刘万东教授指出:目前,我们的教学工作仍然有改进和提高的空间,物理教学很重要,我们要将工作做好。我们希望通过全院教员的持续不懈的努力和协作,在我院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并在此环境中建设一支自觉承担、主动奉献,追求荣誉、引领潮流、动态平衡的教学梯队,以保证我院教学工作的不断发展,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会议在与会教员意犹未尽的讨论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