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下午,中科院物理所著名科学家丁洪研究员和潘庶亨研究员做客严济慈讲座。物理学院院长助理、严济慈物理科技英才班主管教授曾长淦主持报告会。严济慈物理科技英才班全体同学以及全校感兴趣的师生聆听了报告会。
丁洪研究员做了题为《大话超导》的报告。他从1911年超导和1938年超流的发现讲起,介绍了超导的三大特性Zero Resistance, Perfect Diamagnetism和Flux Quantization,阐述了超导的应用范围。在超导的研究历程中,曾有十人五次获诺贝尔奖,丁洪研究院生动地讲解了这些科学家的故事。报告最后,丁老师介绍了物理所EX7研究室围绕超导开展的一系列科学研究工作。
潘庶亨研究员带来了题为《低温扫描量子隧道显微谱学——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科学的重要实验手段》的报告。他讲到,具有极高实空间分辨率和极高能量分辨率的低温扫描量子隧道显微谱学(STM/S)方法已成为现代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科学研究领域中一项重要的实验手段。作为一种与动量空间实验方法(诸如角分辨光电子谱学ARPES)互补的实空间实验手段,它能为我们提供很多电子态实空间的重要信息。只有获得实空间和动量空间的互补信息后,才能对物质的微观状态有全面的了解。他讲解了量子隧道谱学和扫描量子隧道显微镜的诞生,介绍了主要组成部分以及扫描隧道电镜的主要工作模式。举例展示了低温扫描量子隧道显微谱学在非常规超导研究中的应用、Berkeley极低温扫描量子隧道显微仪率先在原子尺度上研究非常规超导现象以及扫描隧道显微谱学在铁基高温超导研究中的应用等。
最后,研究员们一一回答了聆听者的提问。
报告人简介:
丁洪,现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凝聚态国家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兼首席科学家。199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于1995年获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的物理博士。1995年至1998年在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作博士后。1998年至2008年在美国波士顿学院大学物理系历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正教授。主要用角分辨光电子能谱研究高温超导体的电子结构和超导机理,取得了一系列世界公认的重要成果。近年来在国际重要杂志上发表了160多篇学术论文,其中5篇发表在《自然》,36篇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被SCI引用超过9000次,H-引用指数为45。1999年获美国的斯隆奖,2011年入选美国物理学会会士,2014年获汤森路透中国引文桂冠奖和科研团队奖。
潘庶亨,江苏宜兴人,1982年毕业于苏州大学物理系。1984年赴美留学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1990年获博士学位后赴瑞士巴塞尔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2年受聘任德国汉堡大学应用物理系资深研究员,协助创建德国汉堡微结构国家实验室。1995年回美国至加州伯克利大学物理系极低温研究中心任研究员。1999年受聘波斯顿大学物理系任副教授。2001年被休斯顿大学物理系聘为终生正教授及德州超导中心Robert A.Welch 冠名正教授,是扫描量子隧道显微谱学的著名学者,国际公认的低温扫描量子隧道显微谱仪专家,率先将低温扫描量子隧道显微谱技术在强关联电子材料研究中的应用提高到原子尺度空间分辨率,使之成为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物理基础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实验手段。其科研成果多次在《科学》、《自然》等世界顶级科学期刊发表。2010年被授予“国家高级专家”称号,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目前在物理研究所主持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专项,创建世界领先水平的低温扫描探针实验室并进行材料科学的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