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上午,物理学院执行院长杜江峰教授致大会开幕辞,对全体与会代表表示欢迎,并简单介绍了物理学院学科和科研情况。近代物理系主任韩良教授介绍了近代物理系的发展历史,以及粒子物理学科国际合作的历史和现状。
第一个报告是来自BNL的STAR合作组发言人许长补研究员关于STAR探测器的升级改造和未来发展规划。接下来按内径迹时间投影室iTPC、德国GSI上CBM实验 TOF和STAR 端盖TOF探测器;STAR前向量能器系统FCS三个专题分别报告讨论增加研制该探测器的物理目标、重要性、必要性、设计指标、关键技术、解决方案、进展情况等。
来自Rice大学的Geary Eppley教授和海德堡大学的Norbert Herrmann的报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孙勇杰博士做关于CBM MRPC-TOF的报告。
会议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基本粒子和相互作用协同创新中心、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获得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资助。
欲浏览本网站最佳效果,
请使用Chrome、Edge及最新版本IE浏览器,
1920x1080分辨率访问.
本站自适应平板、手机等移动设备.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金寨路96号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区物理学院
邮政编码:
23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