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STAR探测器升级国际研讨会成功举办 [2016-07-11]

  2015年9月21日至9月22日,STAR区域会议:STAR探测器升级研讨会,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区活动中心举行,会议主要内容是报告关于STAR探测器的升级(内径迹时间投影室iTPC,端盖飞行时间探测器ETOF和前向量能器系统FCS)以及相关物理的讨论。来自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BNL)、伯克利洛伦兹国家实验室(LBNL)、加州Davis大学、Rice大学、Illinois大学、Purdue大学、德国GSI国家实验室、海德堡大学和国内华中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专家学者及青年学生近70位代表参加了研讨会。

  21日上午,物理学院执行院长杜江峰教授致大会开幕辞,对全体与会代表表示欢迎,并简单介绍了物理学院学科和科研情况。近代物理系主任韩良教授介绍了近代物理系的发展历史,以及粒子物理学科国际合作的历史和现状。

  第一个报告是来自BNL的STAR合作组发言人许长补研究员关于STAR探测器的升级改造和未来发展规划。接下来按内径迹时间投影室iTPC、德国GSI上CBM实验 TOF和STAR 端盖TOF探测器;STAR前向量能器系统FCS三个专题分别报告讨论增加研制该探测器的物理目标、重要性、必要性、设计指标、关键技术、解决方案、进展情况等。

来自Rice大学的Geary Eppley教授和海德堡大学的Norbert Herrmann的报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孙勇杰博士做关于CBM MRPC-TOF的报告。

  会议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基本粒子和相互作用协同创新中心、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获得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