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第十七届反场箍缩国际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2016-07-11]

  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为期四天的“第十七届国际能源署反场箍缩国际研讨会(The 17th IEA Reversed Field Pinch Workshop)”在我校隆重举行。来自美国、意大利、法国、日本、瑞典、加拿大以及中国的14 个单位94人注册参加了会议。本届会议的科学组织委员会由以上7国的8位科学家代表组成,我校物理学院刘万东教授担任主席,谢锦林副教授担任秘书长。

大会组织委员会主席刘万东教授主持开幕式

  10月26日上午,在本届会议组织委员会主席刘万东教授简短的致辞后,会议正式开始。首先是各大装置研究进展的报告,来自MST、RFX-mod、RELAX、Extrap-T2R等国际主要反场箍缩聚变研究装置上的代表J. Sarff、M. Puiatti、S. Masamune、L. Frassinetti分别介绍了近两年来的各自装置的重要研究成果。刘万东教授向大会报告了我校KTX新装置(科大一环)建成概况,获得了会议同行的极大关注和高度评价。会议共设立了“反场箍缩及其它磁约束位形”、“反场箍缩运行与发展”、“三维平衡与结构”、“磁流体与控制”、“湍流输运与运行极限”、“高能粒子物理”等12个专题,共有48个邀请和口头报告,以及一批张贴报告。

大会现场

  本次会议正值我校新的反场箍缩装置KTX(科大一环)建成之际,因此会议专门设立了“KTX”专题,来自我校、等离子体物理所、科烨电物理设备制造公司的代表就KTX装置的物理设计、工程设计、制造组装、放电运行、电源系统、诊断系统、控制与数据系统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与国际同行进行了直接的交流,为进一步的合作奠定了重要基础。同时,为了使国外同行更好地了解中国托卡马克物理研究状况,进一步加强磁约束聚变领域的合作,根据我们的建议,会议还设立了“中国托卡马克研究进展”专题,邀请了国内三个托卡马克磁约束装置的代表分别介绍了EAST、HL-2A、JTEXT上的研究现状。

会议代表合影

  会议期间,代表们参观了我校的新建成的“科大一环”装置,同时召开了“科大一环”装置国际顾问委员会会议。国际同行对装置的设计方案、建设速度、建设质量均印象深刻,对“科大一环”装置上开展先进的科学实验充满期待。美国、欧洲、日本等国际上四个主要反场箍缩装置的代表均表示了要大力开展在“科大一环”装置上的国际合作研究。经过讨论,初步达成了在国际能源组织(IEA)框架下的全面合作交流的协议。

会议代表参观“科大一环”装置

  “国际能源署反场箍缩国际研讨会(IEA Reversed Field Pinch Workshop)”是在国际能源署(IEA)国际合作框架下组织的国际会议,是反场箍缩磁约束聚变界最重要的专业会议,约两年举办一次,由各参与方轮流举办,至今已经举行了17届。2014年12月,中国应邀成为国际能源署聚变能协调委员会(FPCC)的正式观察员(Regular Observer)。我校作为其中RFP执行协议的中国具体执行单位开始参与IEA-RFP的活动,举办这次国际会议也是参与IEA活动的重要内容。

(物理学院,基础等离子体物理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