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晚,中科院物理研究所丁洪研究员受邀为科大师生做“身边的物理学家”系列报告。19:00整,全校感兴趣的师生聚集理化大楼东三报告厅,聆听丁洪研究员带来的题为《如何在实验物理学中取得重大突破?》的报告。报告会由物理学院分党委副书记张增明教授主持。 丁洪研究员对比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前三十年与后三十年的获奖情况,重点分析了实验物理学诺贝尔奖的相关情况。详述了Cherenkov effect (1958)、High-Tc superconductors(1987)、Graphene(2010)等三个没有利用精密仪器的获奖案例,Integer Quantum Hall Effect、Bose-Einstein condensation、Anisotropy of cosmic background radiation COBE satellite等三个利用精密仪器的获奖案例,以及Laser、STM(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CCD(Charge-Coupled Device)等三个发明精密仪器的获奖案例。随后,他介绍了物理学家Lawrence的生平和成就。最后,结合他多年的研究经历和未来的研究计划,阐述了如何有效地在实验物理学中获得重大突破。
同学们围绕理论物理学与实验物理学的关系及其各自的发展、如何判断实验的价值、如何选题、国内外科研体制的差异以及几种超导体的研究前景等问题与丁洪研究员展开了讨论。 报告人简介:丁洪,现为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研究员,北京凝聚态国家实验室首席科学家。199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于1995年获美国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Chicago的物理博士。1995年至1998年在美国Argonne国家实验室作博士后。1998年至2008年在美国Boston College大学物理系历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正教授。主要用角分辨光电子能谱研究高温超导体的电子结构和超导机理,取得了一系列世界公认的重要成果。近年来在国际重要杂志上发表了100多篇学术论文,其中5篇发表在《自然》,34篇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被SCI引用超过6000次 。1999年获美国的斯隆奖,2009年获中国科技大学“严济慈讲席”教授称号,2011年入选美国物理学会会士。 |
欲浏览本网站最佳效果,
请使用Chrome、Edge及最新版本IE浏览器,
1920x1080分辨率访问.
本站自适应平板、手机等移动设备.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金寨路96号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区物理学院
邮政编码:
23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