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上午,由中国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组织开展的201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评选在京揭晓。我院两项成果“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上发现首个反超核粒子——反超氚核”和“实验实现最远距离自由空间量子隐形传态”入选201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RHIC-STAR实验成果“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上发现首个反超核粒子——反超氚核”,我院粒子科学与技术中心RHIC-STAR合作组成员是该成果的主要贡献者之一。
我校粒子科学与技术中心RHIC-STAR合作组成员唐泽波博士与来自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与美国同事合作,在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Brookhaven National Laboratory)利用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HIC)和STAR探测器开展实验研究,发现了首个反物质超核——反超氚核,这也是目前人类所发现的最重的反原子核。这一发现打开了核素图新维数的大门,对我们认识世界和宇宙可能会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它将可能对解释中子星的模型,对探索宇宙中物质-反物质基本对称破缺,以及相对论重离子对撞产生的高温高密新物质相的演化等的研究有所帮助。美国《科学》杂志在2010年4月2日第328期上发表了这一成果。该成果近日也入选了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2010年五大科学发现之一。
附:
获得201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的成果分别是:
1、拓扑绝缘体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2、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上发现首个反超核粒子--反超氚核;
3、揭示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维甲酸联合治疗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的分子机制;
4、中国发现10万年前早期现代人化石;
5、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发现银屑病、白癜风和麻风易感基因;
6、揭示水稻理想柱型形成的分子调控机制;
7、大地电磁测量揭示青藏高原东部有两条地壳物质流;
8、揭示蛋白质赖氨酸乙铣化在细胞代谢中的调控作用;
9、基于超材料实现微波段三维隐身和电磁黑洞;
10、实验实现最远距离自由空间量子隐形传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