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挑战定理,你将会发现一切都可能改变!——记“瀚海航塔”评选十佳教师叶邦角教授 [2016-05-26]

 

<IMG title=叶邦角.jpg border=0 alt=叶邦角.jpg src="/_upload/article/images/94/97/16666f6e472b87a46b3060c16804/W020160526533288696040.jpg" width=500 height=333 _fcksavedurl="http://physics.ustc.edu.cn/upload_files/article/23/201206/1_20120612100659_dnigm.jpg" OLDsrc="/_upload/article/images/94/97/16666f6e472b87a46b3060c16804/W020160526533288696040.jpg"


  物理学是一门美的科学,艺术家追求的是自然界外在的美,而物理学家追求的是自然界内在的美。叶邦角教授把美作为主线贯穿到全部课程,用美激发学生对物理的热爱、兴趣和激情!
  他把教学当成一门艺术,把讲台当成一个舞台,他热爱教学、热爱学生,是学生的良师和朋友!
  他常说“定理不见得是真理,勇于挑战课本、挑战定理,你将会发现一切都可能改变!”

 

   叶邦角教授长期从事物理基础课教学,常年承担我校大学物理基础课《电磁学》和《力学》的教学任务。近十年来,由学校组织的学生评价打分全部为优秀, 每学期都位于全校物理学教师评分的前列。叶邦角教授讲授课程时全心投入,对知识的讲解深入浅出,严谨又不乏趣味,制作的教学课件精美生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课前课中及课后的交流互动,深受学生好评。
  叶邦角教授积极推动教学改革与创新,提出并建立了“教师培训和教研活动规范化,课堂教学多元化,教学过程现代化”新教学模式。该模式的核心是多元化的《电磁学》教学新体系,是多年来其教学工作的总结。他在《电磁学》课程教学中不断探索现代物理教学的新理念,探讨物理教学的新方法、新思路,确立了在《电磁学》教学中首先做到了“教师培训、课堂教学、课外教学”的“三个并重”的教学思想,其中课堂教学由“互动式教学、可视化教学、e-教学”三部分组成,课外教学由“课外专题报告、小论文竞赛、实践参观科研基地”三部分组成。

  在接受本届“瀚海航塔”——我最喜爱的老师评选采访时,叶邦角教授谈到,自己天生热爱教师职业,和朝气蓬勃的学生在一起也会使自己的心态更年轻。当他看到自己的学生们在学业上不断的进步、在事业上取得出色的成绩,也会感到非常开心和满足。在谈到对目前教学情况的看法时,叶邦角教授坦言道,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相对以往更多更广,对课堂教学的满意程度要求更高,作为教师要能够适应学生的变化、适应时代的要求,并鼓励学生应该多和老师交流。在谈到对我校学生的评价与期望时,叶邦角教授强调我校学生最需要的就是“自信”,作为全国最优秀的一批大学生,上大学不但是自己求学的过程,同时也肩负着国家将来的命运。在大学,学习不是唯一重要的事情,人格的塑造更加重要。
附:叶邦角教授简历
  叶邦角,1962年生,浙江省平阳县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物理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1993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并获郭沫若奖。1996-1997年在日本原子力研究所访问一年,1999年-2000年担任东京大学客座教授。兼任全国正电子谱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核学会理事,中国核物理学会常务理事,安徽省核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原子核物理评论》编委,《现代物理知识》编委,《大学物理》和《物理》等杂志编委。
  叶邦角教授为全国高校《力学》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全国高校《电磁学》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担任我校国家级精品课程《电磁学》课程组组长,2006年被评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学名师, 2007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08年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磁学》课程讲座教授,2009年评为安徽省教学名师,2008年教学成果获安徽省特等奖。
  叶邦角教授长期从事核物理与核技术应用的研究,涉及粒子物理、中子物理、探测技术和正电子物理等领域。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中国科学院研究项目,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正电子物理领域,建立并利用慢正电子束和脉冲慢正电子束装置进行材料微结构的研究。已在国际和国内著名刊物上发表100多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