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生物物理学本科专业跨学院联合研讨会在物理学院举行。会议由物理系执行系主任林子敬教授主持,来自教务处、物理学院、生命学院、少年班学院的相关领导和部分骨干教师参加了研讨。
生物物理学是物理学与生物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是应用物理学的概念和方法研究生物各层次结构与功能关系的学科,几乎所有的生命科学领域,从遗传学到基因组学,从免疫学到生物医药学,从微生物学到合成生物学,从神经科学到认知学,都需要物理学的参与与推动。同时,与生命科学的结合,也为物理学带来了广阔的应用天地和生机勃勃的发展领域。因此,生命学院施蕴渝院士关于在物理学院物理系设立生物物理学本科专业的提议获得了物理学院、生命学院和教务处的积极响应和支持。
物理学院执行院长刘万东教授在会议上指出,希望通过物理学院和生命学院的联合主体参与,共同完成生物物理学本科专业方向的建设,并结合我们学科自身特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培养生物物理学专业方向的优秀本科毕业生。施蕴渝院士就生物物理学本科专业开设的课程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看法。她希望在本科学习阶段,尽量宽泛地学习一些基础知识,以利于同学们在研究生阶段更加有针对性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教务处处长蒋一教授就课程体系的建设、解决物理、生物知识的衔接和搭好生物物理学专业培养框架等问题与与会人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来自各单位的老师们对生物理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分别就课程设置、学时学制、导师互聘、免试生的分流等众多方面的问题集思广益、畅所欲言, 并达成一致的共识,即从物理学院2011级本科生开始,增设生物物理学本科专业。生物物理学专业的学生前两年按照物理学方向学习,从第三年开始学习生物物理学相关的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会议初步确定生物物理学专业核心课程为计算物理(C)、固体物理(C)、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和生物物理实验I四门课程;方向性课程为分子生物物理、神经生物物理、单分子生物学和生物物理实验II四门课程。会议还落实了各门课程的负责老师,讨论了各门课程的主要内容、课程之间的衔接等问题。生物物理学专业将由物理学院和生命学院教学院长王冠中教授和周丛照教授会同主管教授和相关教员进一步完善培养方案、探讨和落实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材以及研究生培养模式等一系列工作。 参加研讨会的人员还有少年班学院书记兼副院长尹民,物理学院副院长王冠中、杜江峰,生命科学院副院长周丛照,生物物理学相关教授徐宁、毕国强、刘海燕、藏建业、苏吉虎。 |
欲浏览本网站最佳效果,
请使用Chrome、Edge及最新版本IE浏览器,
1920x1080分辨率访问.
本站自适应平板、手机等移动设备.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金寨路96号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区物理学院
邮政编码:
23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