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真正的自由在于灵魂——记物理学院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杨佶 [2016-05-23]

 

  杨佶就读于中国科大08级物理系理论物理专业,浙江绍兴人,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郭沫若奖学金很难获得,尤其是在物理学院这样一个基数很大、“牛人”辈出的地方。采访前我很好奇这样的一位“学霸”是什么样子的,甚至担心是一位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虫”。但见面后发现,杨佶的优势在于强大的逻辑能力,这一点不仅表现在学术上,从很短的采访过程他的谈吐中就可以发现。

  2008年,杨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科大物理学院,获得了新生奖学金铜奖。初入大学校门的他与其他同学一样,怀着对大学生活的美好憧憬,但同时也比其他人多了一些审慎的思考。当问及科大与他想象中的大学是否一致时,他说理想中的大学校园应该是活跃的、开放的,而科大给他的第一印象更多的是一种古朴与历史的积淀,与想象中的大学生活还是小有差异。但是他渐渐发现,科大的学术氛围非常浓厚,每个人在求学的道路上都有着一种倔强的单纯。他觉得科大是个学术自由的地方,每个人的思想都不会被干涉,可以自己探索自己的发展方向,这在国内的高校是很可贵的。

  大一下学期时,他遇到了每个物理学院同学都会遇到的电磁学小论文。这个小论文是大一新生入校后第一篇比较正式的论文,对每个人意义都很重要,因为这篇论文是第一次启发大家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对身边的事物进行理性思考。杨佶设计了一个电路,输入端有若干个接口,向其中输入电势,经过电阻黑箱,在输出端的若干个接口接上电流检测计检测输出电流。开始可以用已知的电压,测出各级接口对应的电流值,拟合出电压与电流的函数关系,从而判断出电阻黑箱中电阻的排布结构。然后加上未知的电压,根据检测出的电流值反推出电压值。在大一还没有学过电路分析的情况下,他这种信号与模拟的思想是很超前的,也因此获得了电磁学小论文三等奖,同时为以后数学建模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杨佶成绩一向优异,除郭沫若奖学金外,在大二、大三时先后获得国家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金奖。当向他讨教学习方法时,他说:“理科的学习不在于你掌握多少书本上的知识,而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逻辑与思维方式,这不会局限于某一门课程,对以后的学习甚至研究工作都有很大的好处。强大的物理思想会让一个学物理的人在这条路上所向披靡。”他觉得取得好的成绩并不重要,至少不是学习的第一目的,但是对专业思想的把握一定会带来好的成绩做回报,这对于其他专业的同学也很有借鉴价值。

  大三上学期,杨佶去台湾大学交流。去交流的主要目的是多体验一些与自己本来的轨迹不同的生活,丰富自己的知识面与见识水平,这对于青年人来说是尤为重要的。他在台湾大学结识了一些发展道路与大多数人有所不同的朋友。

  回校后,他开始计划着参加美国数学建模大赛。曾听说数学建模最佳组队方式就是一个物理比较好的构建模型、一个数学比较好的分析模型、一个对软件比较熟练的人负责编程,而他们的队伍就是由物理学院的杨佶、一个数学系的同学、一个计算机学院的同学构成的。这样的“黄金搭档”,尽管由于一些小问题导致最终发挥的不是很好,但最终还是拿了美国赛的三等奖。

  在学习之余,杨佶师兄积极参与校内各种活动。高中时已经入党的他,担任了班级团支书、党支部支书,组织同学参与各类班级活动,多次被评为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此外,他还积极参加各种社团,芳草社、军协、天文学会。他也是理院辩论队的一员,大一时参加过校辩论赛,他说在辩论队结识的同学和师兄师姐们有很多都在后来在学术上、生活上给了自己不错的指引,辩论队给大家的感觉更像是一个温馨的大家庭。

  现在,杨佶已经收到offer,即将前往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继续深造。他对师弟师妹们的寄语是,希望大家能在低年级时就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做一个规划,明白了自己想要什么,才能更好地前行。科大人都不缺乏对梦想的执着和向着未来奋进的勇气,所以及早找准方向就显得尤为重要。他说科大是个自由的校园,但是真正的自由不是放纵,而是在自己自主选择的路上坚持下去,恪守自己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