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欧阳自远来校作报告—空间探测的进展与中国的嫦娥工程 [2010-09-26]

  应物理学院天文学系的邀请,2010年9月18日下午3点,中国月球探测计划的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在东区水上报告厅做了题为“空间探测的进展与中国的嫦娥工程”的公众报告。报告会由物理学院副院长张杨教授主持。

  欧阳自远院士曾参加和负责我国地下核试验地质综合研究。提出地球铁陨石成因假说,地球核转变能演化模式以及地球气候环境灾变的理论框架。参与并指导中国月球探测科学目标与长远规划的制订,现为中国月球探测计划的首席科学家。

  欧阳院士首先介绍了人类为什么要开展空间探测。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对地球生命及其所居住环境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从陆地到海洋,大气层,直至外太空。 太空探测主要包含卫星应用,载入航天和深空探测三大领域。而卫星应用和载入航天的共同特点是都还没有离开地球 。为了满足人类文明发展的需要和对未知世界探索精神的激励,世界各国目前最主要的科技竞争焦点是深空(太阳系)探测,其重点领域是对月球和火星的探测。欧阳院士接着介绍了 人类探测月球的动机与进展 。从美丽的神话传说到真实的月球,人类对月球逐步有了科学的认识。对月球探测的第一次高潮是在上个世纪60-70年代(1958-1976),主要体现在前苏联和美国对空间霸权的争夺。随着美国宇航员第一次登上月球和冷战时期的结束,月球探测进入了“宁静期”。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人类又提出要重返月球,其中一个原因是民众对阿波罗登月计划的质疑。欧阳院士利用他专业的知识,科学的向老师和同学们表达了阿波罗计划的真实性以及其重要的科学成就和作用。实际上,重返月球的重要原因是人类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希望开发和利用月球的资源、能源及其特殊环境。 此外,月球探测也有其重大的军事战略地位。

  作为我国月球探测科学目标的制定者和首席科学家,欧阳院士详细介绍了中国的月球探测-嫦娥工程。中国月球探测的战略发展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步骤。其中无人月球探测分为绕月探测、月球软着陆和采样返回三个部分。 绕月探测的科学目标是获得月球三维图像,分析月球元素和He3的资源量,以及地月空间环境。其关键技术是探测器轨道设计的稳定性和测轨精度。 目前我国已圆满完成嫦娥一期工程-绕月探测, 取得了最清晰的月球三维图像等一系列的创新性科学成果。通过嫦娥一号工程的实施和圆满完成,欧阳院士强调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要性,表达了我国对月球探测的雄心壮志和坚定信心。通过嫦娥计划可以培养出一批优秀的人才队伍,欧阳院士对新一代青年科学家寄予厚望。目前嫦娥二号计划正在积极准备之中,欧阳院士透露预计有望年底发射。中国的探月计划是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其中有很多的技术难题需要攻克,需要多单位的协作和所有参与人员的共同努力。国际上,我国和其他国家之间对月球探测的竞争也非常激烈,欧阳院士呼吁更多的有志青年要有历史使命感,积极投入到探索宇宙奥秘的行列,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欧阳院士的报告生动简洁,思路清晰,使老师和同学们对我国探月工程的最新科学成果和发展战略规划有了深入的了解,受到了热烈欢迎。会后,欧阳院士就探月工程的科学和核心技术问题耐心而细致的回答了每一个同学的提问。


1_xy17q__61_20100919100913_glmbs.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