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院2025年暑期值班表
|
[头条新闻] 墨子巡天望远镜发布银河系分钟级监测早期结果
|
“纳米尺度量子精密测量”项目入选2015年度高校十大科技进展 [2016-07-10]
2015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日前在京揭晓。我校杜江峰教授研究组“纳米尺度量子精密测量”项目入选。该项目通过将量子技术与精密测量科学相结合,率先实现了具备纳米分辨率和单分子灵敏度的磁共振探测技术。Science杂志报道该项工作“是通往活体细胞中单蛋白分子实时成像的重要里程碑”。 磁共振技术能够准确、快速和无破坏地获取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信息,被广泛应用于基础研究和医学等各大领域。然...
我校研究人员理论上首次预言三维自由空间中存在稳定的孤子 [2016-07-10]
我校郭光灿院士领导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在冷原子非线性效应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实验室周正威等与美国莱斯大学、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合作者在具有吸引相互作用的双分量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中引入自旋轨道耦合,首次预言了在三维自由空间中也会存在稳定的孤子。相关研究成果12月17日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Phys. Rev. Lett. 115, 253902 (2015)]。 非线
我院彭新华教授获第十二届女科学家奖 [2016-07-10]
12月22日,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及欧莱雅中国共同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颁奖典礼在京举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彭新华教授获此殊荣。本届共有9位女科学家获得“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尚勇代表主办方向获奖青年女科学家致以热烈的祝贺,并通过她们向全国广大女科技工作者表示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全国...
第一届中国LHC物理研讨会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功召开 [2016-07-10]
2015年12月19至21日,第一届中国LHC物理研讨会在中国科技大学举行。该研讨会是由中国物理学会高能物理分会、中科院“粒子物理前沿卓越创新中心”和教育部“基本粒子和相互作用协同创新中心”联合主办。来自中科院高能所、理论所、上海应物所、中科大、山东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科学院大学、北航、浙江大学、南开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研究院所和高校的约200名...
我校近代物理系彭海平教授当选北京谱仪BESIII国际合作组联合负责... [2016-07-10]
2015年12月12日至16日,北京谱仪BESIII实验国际合作组2015年冬季年会在北京高能物理研究所顺利召开。BESIII合作组是由来自34个国内单位,以及美国、德国、意大利、日本、韩国等24个国外单位的416名科研人员组成的大型国际合作组。 BESIII实验是运行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唯一的、目前我国最大的国际合作研究实验,同时也是目前国际上唯一的正在运行的tau-粲工厂。实验方向涵盖tau-粲能区(2-4.6GeV)强子谱、粲夸克...
我校朱林繁教授课题组实现测量光吸收截面的新方法 [2016-07-10]
我校朱林繁教授课题组提出可以利用小动量转移下的非弹性X射线散射技术模拟光吸收过程,进而精确测定原子分子的光吸收截面,并在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上以氦原子为例实现了这种被称为dipole (γ, γ)的实验方法。该成果近日以“The realization of the dipole (γ, γ)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 to determine the absolute optical oscillator strengths of
我校参与研制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成功发射升空——白春礼... [2016-07-10]
12月17日8时12分,我国空间科学卫星系列首发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以下简称暗物质卫星)“悟空”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乘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并顺利进入预定转移轨道。我校成功完成了该卫星唯一有效载荷的关键分系统—BGO量能器的研制工作,为我国首次实现此类大型空间探测装置作出了重要贡献。白春礼向我校发来贺信,代表院党组向参加工程研制建设的全体参研参试人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