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学院要闻

近代物理系召开党总支换届选举大会

[头条新闻] 墨子巡天望远镜发布银河系分钟级监测早期结果

  • 我院天文学系变星研究团队利用我国新建的墨子巡天望远镜(WFST),对银道面开展了分钟级高频采样观测,新发现多例具有快速光变的罕见变星,包括脉动白矮星和白矮星椭变双星等。此项工作不仅证实了墨子巡天望远镜在探...

中国科大通过碳原子的协同“四重奏”在石墨烯分子条带中实现自旋... [2016-07-10]

  近日,中国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国际功能材料量子设计中心崔萍博士与曾长淦教授研究组理论与实验互动性合作,在石墨烯分子条带自旋电子学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新进展,证明在锯齿型石墨烯分子条带间引入碳四元环,可以有效地打破边缘自旋量子通道的简并度,并以100%的可靠率翻转边缘态的自旋取向,以电荷掺杂的形式选择与控制所需要的单一自旋通道,从而多方位地展示了未来自旋电子学中不可或缺的自旋开关功能,...

中国科大实现零容量量子信道的量子信息有效传输 [2016-07-10]

  我校郭光灿院士领导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在量子信道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实验室李传锋、许金时研究组与其合作者深入研究噪声信道量子容量的激活问题,在实验上首次实现了零容量量子信道中量子信息的双向传输。成果1月8日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上。      信道容量是通讯领域最基本的问题,它刻画了信道在噪声环境下有效地传输信息的能力。经典信道的容量问题可由香农第二定理很好地描述,然而量...

第四届“华光杯”光学课程论文竞赛成功举办 [2016-07-10]

  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务处主办、物理学院“光学”课程组承办的“第四届‘华光杯’光学课程论文竞赛”决赛于2015年12月27日在第二教学楼2106教室举行。入围决赛的选手近三十人参加了决赛。   这次“光学”课程论文竞赛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初赛阶段,本学期选修甲型“光学”课程的10个班,共计530余名学生参加。经各班主讲老师选拨推荐,19篇个人或团队的论文参加决赛。参赛论文从理论、仿真、实验等方面对“光学”...

《电磁学》课程组举办2015年度全校小论文竞赛 [2016-07-10]

  2016年1月10日晚上,由《电磁学》课程组组织的2015年全校秋季《电磁学》小论文竞赛报告会在物理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本次竞赛有9个参赛作品。由于《电磁学》开课分春节和秋季两学期,因此全校《电磁学》小论文竞赛也分两次进行。全校春季《电磁学》小论文竞赛已于2015年6月19日举行,参加春季竞赛的有24个作品。两次竞赛总计有33个作品,所有参赛作品是经过班级筛选后入围全校的竞赛的。参与两次竞赛的评委有国家教学名...

我校参与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项目正式立项 [2016-07-10]

  2015年12月29日,我校参与的“国家发改委十二五”规划 -- LHAASO (Large High Altitude Air Shower Observatory)项目建议书获得了批准,这标志着LHAASO的正式立项。   我校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期以来一直参与LHAASO的预研工作,并参加立项建议书的编写,在LHAASO中将负责水契伦科夫探测器阵列(Water Cherenkov Detector Array,WCDA)中部分探测器与全部电子

中国科大首次实验验证六光子GHZ非局域性 [2016-07-10]

    我校郭光灿院士领导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在多光子非局域性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实验室李传锋、黄运锋研究组成功制备出世界上最高保真度的六光子Greenberger-Horne-Zeilinger(GHZ)态,并首次验证了六光子GHZ(即“非此即彼”型)非局域性,研究成果发表在12月23日的《物理评论快报》上,并被《物理评论快报》选为编辑推荐(Editors’ Suggestion)论文。      量子非局域性是量子信息和量子

我校参与研制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获得首轨科学数据——白春礼院长... [2016-07-10]

  12月24日晨,在成功升空后的第7天,我校参与研制的我国空间科学卫星系列首发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成功传回首轨科学数据,标志着包括我校负责的BGO量能器在内的有效载荷已开始正常工作。   为保证卫星安全,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的高压加电过程分两个阶段进行:上午5时43分,卫星飞行至106圈次时,科学载荷先加电压至工作档位1即450伏;上午8时55分,“悟空”飞行至108圈次时,科学载荷再次加电压至工作档位2即840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