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院2025年国家奖学金公示通知
|
[头条新闻] 我院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刘曌地等实现多体量子速度极限
|
中国科大实现量子态可恢复的新型量子测量 [2016-07-10]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领导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李传锋研究组与半导体所及瑞典科学家合作,实验实现了量子态可恢复的新型量子测量,并验证了量子测量过程中信息提取与量子态恢复之间的转化等式关系,从信息提取的角度推进了对海森堡不确定关系的理解。此成果6 月5 日在线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X 上[Phys. Rev. X 4, 021043 (2014)]。 量子测量是量子力学的核心问题之一,根据冯·诺依曼假定,量子测量在...
我校杜江峰教授课题组实验实现对32自旋链的压缩量子模拟 [2016-07-10]
我校杜江峰教授课题组在量子模拟的实验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他们在国际上首次实验实现了压缩量子模拟方法,将原先需要n量子比特的量子模拟任务压缩到仅需log(n)量子比特并在实验中成功实现。利用该方法,他们使用核磁共振量子模拟器成功研究了一个32自旋链的基态性质。这一实验的成功实现预示着量子模拟能解决的问题尺度将大为增加,为量子模拟超越经典计算提供可能。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2014年《物理评论快报》上,并被选为该...
物理电子学博士生在IEEE Real-time 2014会议上获奖 [2016-07-10]
近期在日本奈良举行的第19届IEEE Real-time学术会议上,来自近代物理系物理电子学2012级博士生祁宾祥提交的论文《A Compact PCI-based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for Satellite-Ground Quantum Communication》经会议专家组评审,被评为4篇获奖(Student Paper Award)学生论文中的第三名,也是唯一来自中国的获奖者。该论文的通讯作者为物理电子学刘树彬教授。核
2014海峡两岸粒子物理与宇宙学研讨会在我校举办 [2016-07-10]
2014年5月5日上午,“海峡两岸粒子物理与宇宙学研讨会”在我校东区活动中心五楼国际会议厅开幕, 来自海峡两岸80余位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侯建国院士在开幕式上致欢迎辞并向参会代表简要介绍了科大近年来在教学和科研等方面取得的成绩。 校长侯建国院士致辞 海峡两岸粒子物理和宇宙学研讨会起源于1996年9月在北京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主办的第一届两岸中高能物理研讨会。2011年,为了...
可容错量子信息处理取得重要进展:中国科大实现对任意噪声免疫的... [2016-07-10]
潘建伟小组发展了一套可扩展的编码方式,用两个光子比特编码一个逻辑比特,制备了一个三逻辑比特的级联猫态,通过实验观察级联猫态与普通猫态在不同噪声影响下各自的纠缠演化特性,演示了编码猫态在噪声影响下具有的显著优越性。 最近,我校潘建伟教授及其同事陈宇翱、刘乃乐等组成的研究小组采用光子级联编码的方式实现了对于任意噪声都具有高容错率的薛定谔猫态,朝着实现大尺度量子网络乃至宏观纠缠态迈出了重要一步。该...
软物质体系的Jamming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2016-07-10]
具有纯排斥相互作用的胶体、颗粒物质、泡沫等软物质体系在堆积密度增大时会由无刚性的Unjammed体系转变为有刚性的Jammed非晶固体,零温状态下该Jamming转变对应的密度轴上的点被称为点J。点J处的Jamming转变呈现出新奇有趣的相变行为,同时具有连续和非连续相变的混合特性,因此不能简单归属于已知的相变类型。点J的临界性在过去十年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该临界性,然而,和通常的临界现象不同的是至今...
中国科大在超冷原子量子模拟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2016-07-10]
最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及其同事陈帅等与清华大学翟荟小组合作,在超冷原子量子模拟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在超冷铷原子玻色气体中人工合成自旋-轨道耦合的基础上,首次在实验上成功确定自旋-轨道耦合玻色气体在有限温度下的相图。该实验成果以封面标题的形式发表在4月初出版的国际权威物理学杂志《自然·物理学》上,标志着我国在超冷原子量子模拟的这一重要实验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 凝聚态物理中由于复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