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科研动态

近代物理系召开党总支换届选举大会

[头条新闻] 常进校长作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题党课

  • 7月11日下午,校长、党委副书记常进在东区物质科研楼三楼报告厅,讲授《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推进学校事业新发展》专题党课。物理学院党委全体在校教工党员,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研究生党...

中国科大实现拓扑相识别和其相变探测 [2017-10-1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杜江峰院士领导的中科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在探测拓扑相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实验室核磁实验组的彭新华教授与理论合作者复旦大学孔令欣教授和万义顿教授合作,在国际上首次利用量子模拟方法,通过高精度量子控制实验手段在原理上唯一识别了一类二维晶格体系的不同拓扑相,探测并证实了这类拓扑相存在的广泛区域,向着利用实验手段研究复杂的量子物质和实现拓扑量子计算的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伦...

首个近红外天光背景测量仪在西藏阿里观测站安装成功并获得首批近... [2017-10-17]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世界级最佳天文台是美国夏威夷莫纳凯亚山、智利安第斯山和大西洋加那利岛的山顶,而亚洲地区长期缺乏优秀天文台址。2012年,由中国大陆、日本、韩国以及台湾地区天文学家组成的东亚核心天文台联盟确认,将西藏阿里地区西南部作为东亚地区联合建设世界级天文观测站的候选地区。西藏有南北极之外的第三极之称,地处西藏的阿里天文台海拔5100米,晴日数多、透明度高、水汽含量低、视宁度好,是非常有发...

宇宙黑暗时代星系观测再获重要突破 [2017-10-1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王俊贤教授发起组织的由中国、美国、智利三国天文学家参加的“宇宙再电离时期的莱曼阿尔法星系” (英文缩写LAGER)研究项目在宇宙黑暗时代星系观测研究领域再获突破性进展。该项目使用安装于智利CTIO天文台4米口径望远镜的超大视场暗能量相机,通过专门定制的窄带滤波片,系统搜寻宇宙黑暗时代莱曼阿尔法发射线星系候选者(红移~7.0),并使用国际大型望远镜进行光谱证认,以研究宇宙再电离和宇宙...

宇宙黑暗时代星系观测再获重要突破 [2017-10-1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王俊贤教授发起组织的由中国、美国、智利三国天文学家参加的“宇宙再电离时期的莱曼阿尔法星系” (英文缩写LAGER)研究项目在宇宙黑暗时代星系观测研究领域再获突破性进展。该项目使用安装于智利CTIO天文台4米口径望远镜的超大视场暗能量相机,通过专门定制的窄带滤波片,系统搜寻宇宙黑暗时代莱曼阿尔法发射线星系候选者(红移~7.0),并使用国际大型望远镜进行光谱证认,以研究宇宙再电离和宇宙早期的星系...

表面光场调控研究取得新进展 [2017-09-22]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光学与光学工程系、光电子科学与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明海、王沛教授领导的微纳光学与技术研究组张斗国副教授,与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J. R. Lakowicz教授,浙江大学刘旭教授,匡翠方教授,许迎科博士等合作,在液体环境中实现了动态、可重构的表面光场。研究成果以“Silver Nanowires for Reconfigurable Bloch Surface Waves” 为题,在线发表于国际知名学术期刊ACS Nan

表面光场调控研究取得新进展 [2017-09-22]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光学与光学工程系、光电子科学与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明海、王沛教授领导的微纳光学与技术研究组张斗国副教授,与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J. R. Lakowicz教授,浙江大学刘旭教授,匡翠方教授,许迎科博士等合作,在液体环境中实现了动态、可重构的表面光场。研究成果以“Silver Nanowires for Reconfigurable Bloch Surface Waves” 为题,在线发表于国际知名学术期刊ACS Nano。张斗国为本文通讯作...

中国科大实现“环境鲁棒型”测量设备无关量子密钥分配实验系统 [2017-09-0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领导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在测量设备无关量子密钥分配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实验室量子密码研究组的银振强、王双、韩正甫、陈巍等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环境鲁棒型”测量设备无关量子密钥分配 (MDI-QKD) 实验系统,利用扰偏装置,消除了实地信道偏振扰动的影响,解决了MDI-QKD系统在复杂环境下的实用化问题,增强了系统的实际安全性与运行效率。该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