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科研动态

近代物理系召开党总支换届选举大会

[头条新闻] 我院林毅恒教授团队实现多模量子纠缠态的耗散制备

  • 我院自旋磁共振实验室林毅恒教授团队与香港中文大学袁海东教授团队合作,在量子纠缠态制备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究团队利用离子阱系统的振动模式,在实验中演示可编程耗散工程方法,成功制备稳态的两模、三模和五模量...

物理学院2018年度十大科研进展 [2019-01-24]

  

超冷原子分子量子模拟在化学物理研究中取得实质性突破 [2019-01-1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赵博等利用超冷原子分子量子模拟在化学物理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他们通过对磁场的精确调控首次在实验上观测到超低温度下基态分子与原子之间的散射共振,向基于超冷原子分子的超冷量子化学研究迈进了重要一步。1月18日,这一重要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上。量子计算和量子模拟具有强大的并行计算和模拟能力,不仅为经典计算机无法解决的大规模计算难题提供有效解决方案,也可有效揭示复杂...

我院在医学电阻抗成像领域取得新突破 [2019-01-10]

近日,我院杜江峰院士领导的中科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在医学电阻抗成像领域取得新突破。该团队开发出一种精准、高效且稳定的动态医学电阻抗图像重构方法,成功获得了动物血胸、气胸状态下高分辨电阻抗图像。相关研究成果以“A Parametric Level Set based Approach to Difference Imaging in 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为题,发表在医学成像领域的顶级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Me

我院取得量子密钥分发实际安全性研究的重要突破 [2019-01-03]

我院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密码安全领域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该团队的王双、银振强、陈巍、韩正甫等人针对量子密钥分发系统中单光子探测器实际特性展开研究,提出了包含后脉冲效应的系统优化模型,并利用雪崩过渡区非线性特性实现量子黑客攻击,为量子密钥分发系统的实际安全性分析和测评提供了新思路和技术手段。这两项成果同期发表在2018年12月的《Physical Review Applied》上。随着量子密钥分发系统速率不断提高,单光子探测器的...

我院王俊贤教授小组研究发现大质量黑洞喷流起源的新线索 [2018-12-28]

我院天文学系王俊贤教授小组的最新研究发现,具有相对论性喷流的大质量黑洞周围吸积盘内区更稳定,对强磁场和吸积盘内区在喷流产生中的作用给出了新的观测线索。相关成果于2018年12月25日在线发表在《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英文版上,并被中国科学杂志社遴选为研究亮点以“[新线索]大质量黑洞喷流的秘密是什么?”进行了宣传报道。 图1左:哈勃空间望远镜观测到的M87的相对论性喷流;中:黑洞,吸积盘和喷流的想象...

我院唐泽波副教授当选NICA-MPD国际合作组副发言人 [2018-12-26]

近日,经NICA-MPD合作组发言人Adam Kisiel教授推举,合作组理事会投票通过,我院近代物理系唐泽波副教授高票当选为NICA-MPD合作组副发言人。  NICA-MPD是依托俄罗斯联合核研究所(Joint Institute for Nuclear Research)正在建设的重离子超导同步加速器NICA(Nuclotron-based Ion Collider fAcility)上多功能探测器MPD(Multi-Purpose Detector)建立的大型国际合作

“悟空”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稳定运行三周年——达到设计寿命,并将... [2018-12-22]

  2018年12月17日,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发射三周年暨运行总结会议在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召开。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高能物理研究所、近代物理研究所等单位的科学家以及卫星(含有效载荷)研发团队成员共50余人参加了会议。我校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卫星副总师安琪教授带队参加。与会者合影留念  暗物质卫星“悟空”是我国首颗天文卫星。到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