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科研动态

近代物理系召开党总支换届选举大会

[头条新闻] 物理学院召开2024春季学期本科期中教学师生座谈会

  • 4月19号下午,物理学院召开了本科期中教学师生座谈会。校教学督导叶邦角、完绍龙、潘必才、崔文泉、物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凌锋、院教学督导刘万东、李澄、杨维纮、基础课程组组长王冠中、邵明、潘海俊、王双、朱文光、教...

973计划项目“高压缩重子物质的物理实验研究”项目研讨会在我校... [2018-11-09]

  2018年11月2日,9973计划项目“高压缩重子物质的物理实验研究”项目研讨会在我校近代物理系举行,本次研讨主要是对项目各课题的进展进行评估,为明年的结题做准备。来自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张焕乔院士、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前所长肖国青研究员、美国普渡大学的王福强教授、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张新民研究员(为科技部指定的责任专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邵明教授组成专家组,张焕乔院士任组长。来自华中师范大学、清华大...

中科院A类先导专项“深海/深渊智能技术及海底原位科学实验站”启... [2018-11-09]

   11月7日,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深海/深渊智能技术及海底原位科学实验站”启动会在京召开。中科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海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毛超峰等出席会议。会议由中科院副院长、党组成员相里斌主持。   会上,中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局副局长徐帆江宣读了立项通知和专项总体组等有关任命文件。相里斌与专项负责人、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所长丁抗及相关承担单位法人代表,丁抗与专项...

中国科大在重子对近阈产生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2018-10-1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研究生王维平、特任副研究员周小蓉与校友严亮博士等组成的研究团队,在重子对近阈产生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分别在Λc与Λ 重子对的产生阈值附近观测到反常的截面增强。该研究属于北京谱仪BESIII QCD物理课题,科大鄢文标副教授担任t-QCD物理组召集人,科大团队在相关研究中发挥主导作用。这些结果为研究重子的产生机制和内部结构提供了高精度的实验数据,引起相关...

星系间相互作用对星系结构形成研究取得新进展 [2018-10-1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吴许芬副教授与孔旭教授合作的“星系间相互作用对星系结构形成的数值计算研究”取得新进展。该项目数值计算了盘状星系与矮星系通过偏心碰撞产生星系外环结构,分析了盘状星系的核球-盘质量比(英文缩写B/D)对星系外环结构的影响,发现B/D值越小的盘星系,碰撞后形成的外环结构越强。8月30日,这一新进展发表在国际一流天体物理期刊《天体物理学杂志》上(ApJ, 864, 72),该研究同时被美国天文学会AAS Nova ...

我院在表面光场调控研究取得新进展 [2018-10-1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光学与光学工程系微纳光学与技术课题组(王沛教授、鲁拥华副教授、张斗国副教授)在表面光场调控研究取得新进展。成果以“Lens for Efficient Focusing of Bloch Surface Waves ”为题,于11月10日在线发表于国际知名学术期刊Phys.Rev.Applied(10,044032(2018))。该工作详细研究了手性结构参数对焦场调控的影响,提出了使得布洛赫表面波( BSW)的焦场调控效率最大化的方法,为基于多层介

中国科大及校友在高能核物理实验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2018-09-2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查王妹、唐泽波与科大校友杨帅等组成的研究团队,在STAR国际合作组中发挥重要作用,首次发现非超擦边高能原子核对撞中极低横动量正负电子对的产额有反常增强,并通过数据和理论模型计算相结合指出该反常增强源自光子-光子对撞,观测到的横动量展宽可能产来自新物质形态——夸克胶子等离子体中的强电磁场在费米尺度的偏转作用。这为极端条件下夸克物质的特性研究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研究成果发表在Phys. Rev. Le...

中国科大首次在水溶液环境中实现单个生物分子磁共振谱的探测 [2018-09-1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杜江峰院士领衔的研究团队运用量子技术首次在室温水溶液环境中探测到单个DNA分子的磁共振谱,从而向运用单分子磁共振研究生物分子在生理环境中的构像和分子间相互作用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该工作发表在2018年9月出版的《自然-方法》上[Nature Methods 15, 697–699 (2018)]。   图注:基于钻石传感器实现水溶液中的DNA分子探测   磁共振技术能够在溶液环境准确无损地获取物质的组成和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