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十六届物理与化学暑期夏令营物理分营通知
|
[头条新闻] 我院林毅恒教授团队实现多模量子纠缠态的耗散制备
|
我院潘建伟院士及其合作者在《现代物理评论》上发表量子保密通信... [2020-05-27]
5月26日,我院潘建伟院士及其同事徐飞虎、张强,与清华大学马雄峰、多伦多大学Hoi-Kwong Lo等,应邀在国际物理学权威综述期刊、美国物理学会的《现代物理评论》(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上发表题为“基于现实器件的安全量子密钥分发”(Secure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with realistic devices)的长篇综述论文。该论文系统阐述了量子密码的原理、理论和实验技术,并指出,经过全球学术界三十余年的共同努力,
我院杜江峰院士研究组在分子的量子纠缠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2020-05-25]
我院杜江峰院士领导的中科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与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合作,在离子阱体系实现带电原子和带电分子的联合调控,首次制备了单原子和单分子之间的量子纠缠态,并且通过定量表征手段,确定产生的量子纠缠超过临界阈值。该研究成果以”Quantum entanglement between an atom and a molecule”为题于5月20日在线发表在《自然》上[Nature 581, 273–277(2020)]。这项成果对于未来考虑使用分子进行量子信息处理有重要推
我院李晓光团队在高储能电介质电容器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2020-05-15]
我院李晓光团队联合清华大学沈洋教授课题组在高储能密度柔性电容器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究者成功找到了一种可以大幅度提高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击穿电场强度和介电储能密度的方法,该方法可推广至不同的柔性聚合物电介质材料,为今后高储能电容器的设计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案。该成果以“Negatively Charged Nanosheets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Energy-Storage Capability of Polymer-Based Nanocompos
我院曾长淦教授研究组在新型拓扑材料外尔半导体的实验发现中取得... [2020-05-14]
在新型量子材料中,具有特殊能带结构的拓扑材料也兼具新奇电子输运特性。相关研究不仅可以加深对于拓扑物态的理解,更有望推动新型高性能电子学器件的发展。一个典型的代表是目前引起广泛关注的外尔半金属体系,其输运研究往往表现出超大非饱和磁阻、平行磁场下的负磁阻效应、平面霍尔效应等诸多特性,而表面外尔弧更是提供了高迁移率和低功耗的电子学通道。这些特性都源自费米面附近外尔费米子的存在。迄今为止,对于外尔费米子以...
我院潘建伟院士团队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实现安全时间... [2020-05-12]
我院潘建伟院士及其同事彭承志、徐飞虎等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量子安全时间传递的原理性实验验证,为未来构建安全的卫星导航系统奠定了基础。该成果于2020年5月11日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知名期刊《自然·物理》上。高精度时间传递是日常生活中导航、定位等应用的核心技术。现阶段广泛采用的时间传递技术主要包括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时间传递、光纤网络时间传递等方案。近年来,时间传递的安全性得到了广泛关...
我院郭光灿院士团队在基于里德堡原子的多体模拟方向取得重要进展 [2020-05-11]
我院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里德堡原子研究方向取得重要进展:该实验室史保森教授、丁冬生教授与英国杜伦大学的Charles. Adams教授等合作在实验上实现了基于里德堡原子的多体自组织模拟,主要研究成果于2020年4月29日发表在国际物理学知名期刊Physics Review X上。自然界有很多现象本质上遵循多体物理的演化规律,比如大树如何生长、晶体如何自发生成、病毒细胞如何积聚并最终发展成病毒体以及通过社会网络交互性感染人类等,这些由于多体...
我校STAR组在高能核物理实验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0-05-0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唐泽波、张一飞课题组与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BNL)等单位合作,在RHIC-STAR国际合作组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相对论重离子碰撞物理中取得重要突破,首次在RHIC能区观测到粲重子Λc相对粲介子D0产额的增强现象。这一现象表明重味夸克在极端高温高密的新物质形态——夸克胶子等离子体中有不同于冷核物质中的强子化机制,对深入研究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特性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成果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 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