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十六届物理与化学暑期夏令营物理分营通知
|
[头条新闻] 我院林毅恒教授团队实现多模量子纠缠态的耗散制备
|
我院教授潘建伟、张强、徐飞虎等实现高精度非视域成像 [2021-07-30]
我院教授潘建伟、张强、徐飞虎等与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合作,利用频率上转换单光子探测技术,实验实现了毫米级非视域三维成像,是目前非视域成像的最高精度,为该技术的实用化发展开辟了新道路。研究成果于2021年7月28日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并被美国物理协会下属网站Physics SYNOPSIS栏目专题报道。传统光学成像手段只能对相机视场范围内的目标物体进行成像。非视域成像利用单光子探测技术记录单个光子的飞...
我院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周宗权研究组提出并实现原创的“无噪... [2021-07-20]
我院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存储及量子网络研究中取得原创性进展。该团队李传锋、周宗权研究组提出并实验实现无噪声光子回波,实测噪声比前人的结果降低了670倍,首次观察到单光子的光子回波并由此实现了高保真度的固态量子存储。该成果7月19日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自然·通讯》上。该工作从方案提出、理论分析到实验实现均由该团队完成,该方案被命名为“Noiseless photon echo”(无噪声光子回波,简称NLPE)并已申请发明专利,是我...
PandaX-4T实验发布首个暗物质搜寻结果 [2021-07-09]
北京时间2021年7月8日下午4时在三年一度的马塞尔·格罗斯曼国际广义相对论大会上,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PandaX实验(“熊猫”实验)发言人刘江来教授公布了PandaX-4T实验的首个暗物质搜寻结果。此次结果基于PandaX-4T试运行95天的数据,用0.63吨•年的曝光量,再次刷新了暗物质反应截面的上限。PandaX力图探测宇宙中神秘的暗物质。根据近百年的天文学和宇宙学观测研究,宇宙中暗物质约占宇宙总质量能量的27%,比已知的普通物质多出5倍...
我院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许金时等人实现室温下单个碳化硅自旋... [2021-07-09]
我院郭光灿院士团队在碳化硅色心自旋操控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李传锋、许金时等人与匈牙利魏格纳物理研究中心Adam Gali教授合作,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单个碳化硅双空位色心电子自旋在室温环境下的高对比度读出和相干操控。这是继金刚石氮空位(NV)色心后第二种在室温下同时具有高自旋读出对比度和高单光子发光亮度的固态色心,该成果对发展基于碳化硅这种成熟半导体材料的量子信息技术具有重要意义。该成果于2021年7月5日在...
我院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蟹状星云辐射精确测量中发... [2021-07-09]
我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拉索)成功测量出蟹状星云辐射的最高能量端能谱,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超高能区(0.3-1.1拍电子伏)的精确测量,为该能区标准烛光设定了亮度标准。北京时间7月9日《科学》(Science)刊发了这一成果。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是7个国家、32个单位共同合作参与的大科学装置项目,已经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中国科大参与研制的水切伦科夫探测器阵列WCDA和地下缪子探测器阵列(KM2A-MD)是其核心探测单元。图...
我院双聘教授卢征天及其同事运用全光激发实现氪-81的单原子探测 [2021-07-09]
我院与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双聘教授卢征天及其同事Florian Ritterbusch博士运用全光激发实现了对极其稀有同位素氪-81的单原子探测,这一量子精密测量方法的突破将助力于地球与环境科学研究,相关成果以“Optical Excitation and Trapping of81Kr”为题于7月6日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 Rev. Lett. 127, 023201(2021)]上。我们身边有一种微量的惰性气体叫氪,它在空气中的含量为百万分之一。氪由
我院潘建伟院士、张军教授等实现迄今最快的实时量子随机数发生器 [2021-07-03]
近日,我院教授潘建伟、张军等联合浙江大学储涛教授研究组,通过研制硅基光子集成芯片和优化实时后处理,实现了速率达18.8 Gbps迄今最快的实时量子随机数发生器,相关研究成果以“封面论文”的形式发表于《应用物理快报》[Appl. Phys. Lett. 118, 264001 (2021)]。美国物理联合会(AIP)以“量子随机数发生器实现尺寸和性能新基准(Quantum Random Number Generator Sets Benchmark for Size, Per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