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院2025年优秀学生奖学金初评结果公示
|
[头条新闻] 我院曾长淦、李林研究团队揭示层间拖拽耦合在远程莫尔调控中的应用
|
我院龚雷课题组实现无标记活细胞单像素体成像 [2023-07-25]
单像素成像是一种新兴的计算成像技术。该技术使用不具备空间分辨能力的单像素探测器来获取目标物体或场景的空间信息。单像素探测器具有高的时间分辨率、光探测效率和探测带宽,因此单像素光学成像技术在散射、弱光等复杂环境下相较于传统面阵成像技术展现了很大优势。更重要的是,近年来随着飞行时间和立体视觉功能的引入,单像素成像能够实现物体场景的3D空间重构,已经应用于生物医学成像、激光雷达、有害气体传感等领域。然而,...
我院天文学系刘桂琳、何志成、沈璐博士牵头的国际团队首次观测到... [2023-07-24]
由我院天文学系刘桂琳教授、何志成特任教授、沈璐博士牵头的中美德三国科研人员组成的国际团队,首次观测到红色类星体驱动外流所产生的成对的超级气泡,这些巨大的气泡正处于从星系爆发性逸出的阶段。该成果以“Discovery of spectacular quasar-driven superbubbles in red quasars”为题,于2023年7月13日在线发表于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当今星系演化理论的一项重要困难,是大质量星系的实际数量...
我院何俊峰课题组依托陈仙辉院士团队在新型笼目晶格材料研究中取... [2023-07-14]
笼目晶格材料由于其特殊晶体结构,在电子能带上往往具有弱色散的平带、高态密度的范霍夫奇点以及类石墨烯的狄拉克型线性色散,从而使得材料可以表现出多种奇特的宏观物理性质。近期,一种新型准二维层状笼目金属材料AV3Sb5(A=K, Rb, Cs)引起了科研人员的极大兴趣。多种量子有序态在该材料体系中被发现,包括超导、电荷密度波、配对密度波、电子向列相等。其中,超导与电荷密度波的成因对于理解该体系中的奇异量子现象起着重要的作...
我院潘建伟、朱晓波、彭承志等成功实现最大规模的51比特量子纠缠... [2023-07-12]
我院潘建伟、朱晓波、彭承志等组成的研究团队与北京大学袁骁合作,成功实现了51个超导量子比特簇态制备和验证,刷新了所有量子系统中真纠缠比特数目的世界纪录,并首次实现了基于测量的变分量子算法的演示。该工作将各个量子系统中真纠缠比特数目的纪录由原先的24个大幅突破至51个,充分展示了超导量子计算体系优异的可扩展性,对于多体量子纠缠研究、大规模量子算法实现以及基于测量的量子计算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成果于7月12...
我院粒子束交叉应用实验室首次观察到高分子连续拉伸过程中的自由... [2023-07-07]
自1678年胡克发现胡克定律之后,刚性固体材料在拉伸应力作用下发生应变过程中材料内部的微结构变化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目前,多数晶体材料在拉伸过程中的微结构变化已逐渐明晰,但是高分子材料拉伸过程中的自由体积孔洞演化机理目前仍不清晰。高分子材料非晶区中自由体积孔洞通常小于1纳米,传统的实验技术难以探测,而正电子湮没寿命谱学(PALS)通过分析正电子偶素(o-Ps)的寿命和形成概率可以获得高分子的自由体积孔洞...
我院陈仙辉教授超导研究团队应剑俊特任研究员等发现最高超导转变... [2023-06-23]
近日,我院陈仙辉教授团队的应剑俊特任研究员等人与南京大学孙建教授课题组合作在高压元素超导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通过超高压技术手段,研究团队发现元素钪在高压下具有高达36 K的超导转变温度,刷新了元素超导最高转变温度的记录。相关研究成果于6月22日以“Record High 36 K Transition Temperature to the Superconducting State of Elemental Scandium at a Pressure of 260 GPa”为题在线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Phys. Rev....
我院曾华凌教授、朱文光教授课题组在二维铁电物性研究领域取得系... [2023-06-21]
近日,我院朱文光教授课题组与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国际功能材料量子设计中心双聘教授曾华凌课题组应邀在国际著名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发表了题为《Recent Advances in Layered Two-dimensional Ferroelectrics from Material to Device》的综述文章(Adv. Funct. Mater.2023, 2304139),探讨了近年来二维层状材料中原子尺度铁电物性的探索、调控与应用,尤其是在二维原子级厚度极限下实现面外方向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