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科研动态

近代物理系召开党总支换届选举大会

[头条新闻] 我院张增明教授、乔振华教授、秦维教授等通过压力调控首次观测到石墨...

  • 我院张增明教授、乔振华教授、秦维教授等人组成的联合团队在二维莫尔超晶格的量子调控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该团队自主研发了一套适用于极高压力的范德华异质结量子输运测量技术,并以石墨烯/六方氮化硼(h-BN)莫...

我校研究人员理论上首次预言三维自由空间中存在稳定的孤子 [2015-12-24]

我校郭光灿院士领导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在冷原子非线性效应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实验室周正威等与美国莱斯大学、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合作者在具有吸引相互作用的双分量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中引入自旋轨道耦合,首次预言了在三维自由空间中也会存在稳定的孤子。相关研究成果12月17日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Phys. Rev. Lett. 115, 253902 (2015)]。 非线性效应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是非...

第一届中国LHC物理研讨会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功召开 [2015-12-22]

  2015年12月19至21日,第一届中国LHC物理研讨会在中国科技大学举行。该研讨会是由中国物理学会高能物理分会、中科院“粒子物理前沿卓越创新中心”和教育部“基本粒子和相互作用协同创新中心”联合主办。来自中科院高能所、理论所、上海应物所、中科大、山东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科学院大学、北航、浙江大学、南开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研究院所和高校的约200名实验和...

我校近代物理系彭海平教授当选北京谱仪BESIII国际合作组联合负责... [2015-12-21]

  2015年12月12日至16日,北京谱仪BESIII实验国际合作组2015年冬季年会在北京高能物理研究所顺利召开。BESIII合作组是由来自34个国内单位,以及美国、德国、意大利、日本、韩国等24个国外单位的416名科研人员组成的大型国际合作组。   BESIII实验是运行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唯一的、目前我国最大的国际合作研究实验,同时也是目前国际上唯一的正在运行的tau-粲工厂。实验方向涵盖tau-粲能区(2-4.6GeV)强子谱、粲夸克偶素、...

我校参与研制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成功发射升空——白春礼... [2015-12-18]

12月17日8时12分,我国空间科学卫星系列首发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以下简称暗物质卫星)“悟空”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乘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并顺利进入预定转移轨道。我校成功完成了该卫星唯一有效载荷的关键分系统—BGO量能器的研制工作,为我国首次实现此类大型空间探测装置作出了重要贡献。白春礼向我校发来贺信,代表院党组向参加工程研制建设的全体参研参试人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   12月17...

中国科大成果荣登2015年度国际物理学十大突破之榜首 [2015-12-13]

12月11日,英国物理学会新闻网站《物理世界》公布了2015年度国际物理学领域的十项重大突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陆朝阳等完成的“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的研究成果名列榜首。12月11日,英国物理学会(Institute of Physics)新闻网站《物理世界》(Physics World)公布了2015年度国际物理学领域的十项重大突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陆朝阳等完成的“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的研究成果名列榜首(“Breakthrough ...

物理学院举办第五届博士生学术年会 [2015-12-02]

  2015年11月28日下午,第五届物理学院学术年会在5403教室成功召开,本次学术论坛由物理学院研究生部、物理学院分团委主办,物理学院研究生会承办。来自量子信息、光学、物理电子学、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凝聚态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天体物理以及原子分子物理方向的16位评委老师、各专业的64名参赛者,以及部分物理学院留学生和本科生200多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学术年会开幕式由物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张增明教授主持,物理学院...

中国科大固态自旋量子操控取得重要进展 [2015-11-2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杜江峰研究组在固态自旋体系中实现了达到容错阈值的普适量子逻辑门,这一结果代表了目前固态自旋体系量子操控精度的世界最高水平,研究成果发表在11月25日的《自然.通讯》上[Nature Communications 6, 8748(2015)]。  量子计算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处理方式,利用量子叠加性使得大量计算任务能够同时进行,因此能够有效处理经典计算科学中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然而要实用化量子计算就必须克服退相干效应等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