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七届物理学院天文夏令营通知
|
[头条新闻] 我院戴子高、彭承志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
中国科大在合肥建成世界上首个光量子电话网 [2016-07-08]
最近,我校潘建伟小组在实用化量子通信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在合肥建成了世界上首个光量子电话网,绝对安全的量子通信由实验室走进了日常生活。通过商业光纤网络,多个用户之间可以通过真正安全、不怕任何窃听的量子电话来进行通信,量子电话网的成功,使得量子通信第一次真正展现了它的实用价值。该项成果今年4月发表在光学领域国际著名期刊《光学快递》(Optic Express)上,一经发表便被《科学》以“量子电话呼叫(Quantum...
2009年度,我院基金申请工作再创新高 [2016-07-08]
近日,200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工作正式落下帷幕。经过认真组织与部署,我院今年申请国家基金的项数又有大幅度提高,共计申请: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九项,重大项目一项,重点项目四项,仪器专项一项,面上项目七十项,大科学装置专项八项(其中重点项目一项,培育项目二项),国家非常规突发事件重大研究计划一项,合计总申请项数为94项,总申请科研经费超过七仟万元,再创我院基金申请的历史新高。
近代物理系三位教授参加第342次香山科学会议 [2016-07-08]
2月18-20日,以“宇宙线物理学的若干前沿问题”为主题的第342次香山科学会议在北京香山饭店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紫金山天文台、大气物理研究所、近代物理研究所、国家天文台、中国气象局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云南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20多个单位的4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近代物理系赵政国教授、陈宏芳教授和安琪教授参加了本次香山会议,安琪教授做了“宇宙线观测中的粒...
中国科大科学家刷新冷原子量子存储纪录 [2016-07-07]
2月1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子刊《自然•物理》发表了中国科大近代物理系潘建伟及其同事赵博、陈宇翱等完成的研究成果:长寿命量子存储的实验实现。在该工作中,潘建伟研究小组与德国、奥地利的同事合作,利用对磁场不敏感的原子态来存储量子态,同时通过延长自旋波波长的实验技术,在国际上首次将单量子存储的寿命延长至毫秒量级。该实验成果将单量子存储的寿命提高了2个数量级,向未来基于量子中继器的远距离量子通信迈出了...
中国科大研究小组利用量子模拟证实“任意子”分数统计 [2016-07-07]
最近,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的潘建伟教授和他的同事陈增兵、陆朝阳等,在元月23日出版的《物理评论快报》上发表研究论文,在国际上首次通过操纵多光子纠缠态和量子模拟方法,实验证实了一种存在于两维空间的奇特粒子—任意子—服从分数统计。这一研究独辟蹊径地利用量子信息技术来模拟凝聚态物理学里面的重要问题,在原理上证实了“任意子”独特的分数统计现象和拓扑性质,在量子计算的实际应用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 ...
2008年中国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 我院两项成果入选 [2016-07-07]
1月18日,由552名两院院士评选的2008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在京揭晓,我院各有一项成果入选。 近代物理系潘建伟教授及其同事苑震生、陈宇翱等,利用冷原子量子存储技术,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具有存储和读出功能的纠缠交换,建立了由300米光纤连接的两个冷原子系综之间的量子纠缠,完美实现了远距离量子通信中急需的“量子中继器”,向未来广域量子通信网络的最终实现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这项重要研...
我校一成果入选2008年度高校十大科技进展 [2016-07-07]
2008年12月31日,由教育部评选的 2008年度高校十大科技进展揭晓,我物理系陈仙辉教授主持的“新型铁基高温超导材料的发现及相图研究”项目入选。 高温超导研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与科学价值。1986年,IBM研究实验室的物理学家柏诺兹和缪勒发现了临界温度为35开尔文的镧钡铜氧超导体。这一突破性发现导致了一系列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的发现。柏诺兹和缪勒也因此荣获1987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自那以后,铜基高温超导电性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