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科研动态

近代物理系召开党总支换届选举大会

[头条新闻] 我院戴子高、彭承志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 11月21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2025年院士增选结果正式对外公布,我院戴子高、彭承志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此外,我校徐铜文、舒歌群同时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枫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我校2025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

我院两个省级教学研究重点项目通过结题鉴定 [2016-07-09]

  受安徽省教育厅委托,2010年6月11日下午专家组对物理学院物理实验中心孙腊珍教授承担的省级教学研究重点项目“以研究型大学理科创新人才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及霍剑青教授承担的省级教学研究重点项目“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研究”进行了结题验收。副校长陈初升主持了结题鉴定会。   专家组组长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同济大学教授顾牡教授担任,上海...

我院博士生周涛荣获2010年度瑞士Chorafas青年研究奖 [2016-07-09]

  近日,我院近代物理系周涛同学获2010年度瑞士Chorafas青年研究奖。该奖项由瑞士D. N. Chorafas基金会设立,用于奖励欧洲、北美和亚洲等地的10个国家的18所大学遴选出来的最优秀的博士研究生,以表彰他们在博士研究生期间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的杰出成绩。每年奖励25位,每位4000美元。周涛同学是我系和瑞士弗里堡大学的联合培养博士生,导师分别是我系汪秉宏教授和瑞士弗里堡大学物理系张翼成教授,周涛此次是代表瑞士弗里堡大学...

我院2000级本科毕业生李统藏首次证明能量均分定理适用于布朗粒子 [2016-07-09]

100年前爱因斯坦曾预言这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5月21日报道,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的研究人员称,他们首次通过实验方法观测到了布朗运动中单个粒子运动的瞬时速度,从而证明了能量均分定理适用于布朗粒子。而100年前爱因斯坦曾预言这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相关论文在线发表于《科学》杂志。这项研究工作的第一作者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2000级本科毕业生李统藏。   布朗运动是气体或液体中...

我院首次实现量子纠缠的崩塌与复原(PRL) [2016-07-09]

  近日,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在实验中创造性地利用特制的法布里-玻罗腔构造了一个非马尔科夫量子信道,在此信道中会具有相位的重聚焦这种存储效应,从而实现了纠缠的崩塌与复原,甚至观察到了纠缠突然死亡后的复活现象。该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Jin-Shi Xu, Chuan-Feng Li, Ming Gong, Xu-Bo Zou, Cheng-Hao Shi, Geng Chen, and Guang-Can Guo, P

我院首次完成量子关联与经典关联的动力学实验(自然子刊) [2016-07-09]

  近日,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在世界上率先完成了量子关联和经典关联在噪声环境下的演化的实验研究,该成果发表在2010年4月12日的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子刊《自然-通讯》创刊号上。[Jin-Shi Xu, Xiao-Ye Xu, Chuan-Feng Li, Cheng-Jie Zhang, Xu-Bo Zou, Guang-Can Guo, Nature Communications,10.1038,1005 (2010)]   在量子信息科学发展的初期,人们认识到

我院教师实验上首次发现量子关联可以不被环境破坏 [2016-07-09]

  4月12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子刊《自然-通讯》创刊号上,发表了我校郭光灿院士领导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关于经典关联和量子关联在消相干环境中演化的实验研究成果,他们在实验上首次发现量子关联可以不被环境破坏。这是该实验室近四个月以来发表的第三项重要成果,另两项成已先后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   在量子信息科学发展的初期,人们认识到纠缠是量子信息技术优越性的关键所在。然而...

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质子束流对撞试验首获成功 我院教授有直接贡... [2016-07-08]

  2010年3月30日,位于欧洲核子中心CERN的超级超导强子对撞机LHC实现了7TeV质子-质子对撞,这是在人类历史上达到的最高能量。LHC上的两大粒子物理实验,ATLAS与CMS,分别成功地进行了探测器运行与数据采集。(参见http://atlas.ch/,以及http://www.atlas.ch/photos/events-collision.html ) 图1ATLAS探测器上重建的一个7TeV对撞事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能物理学家直接参加了LHC上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