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科研动态

近代物理系召开党总支换届选举大会

[头条新闻] 我院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刘曌地等实现多体量子速度极限

  • 我院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系统的演化速度极限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李传锋、刘曌地等人通过高精度地控制量子系统演化时间,直接测量了量子系统演化速度,实现了基于可观测量的多体量子速度极限。该成果10月31日...

石墨烯与硅烯中的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获得理论新突破 [2016-07-10]

  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与物理系双聘教授乔振华研究组与校内外同行合作在预言石墨烯和硅烯中的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方面取得新突破,成果发表在3月14日和21日前后两期的国际权威物理学杂志《物理评论快报》上[Phys. Rev. Lett. 112, 106802 (2014);Phys. Rev. Lett. 112, 116404 (2014)],后者并入选编辑推荐文章(Editors’ Suggestions)。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是当今凝聚态物理领域一个备

中国科大成功实现不同颜色独立光子间的量子纠缠 [2016-07-1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及同事包小辉、江晓等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不同颜色独立光子间的量子纠缠,解决了量子网络中如何在不同频率终端间进行纠缠连接这一难题。该工作于近日以编辑推荐论文(Editors' Suggestion)的形式发表在国际权威物理学杂志《物理评论快报》上,美国物理学会《物理•观点》栏目(Physics: Viewpoint)也对该成果进行了专题报道。    量子纠缠是量子信息科学中的重要资源。以往实验上有很多...

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美妙结合:中国科大成功实现互不信任终端之间... [2016-07-10]

  最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及同事张强、彭承志等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无条件安全“比特承诺”,在解决如何在相互不信任的通信终端之间直接建立信任的问题上实现了突破。该实验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国际权威物理学杂志《物理评论快报》上,被评价为“密码学界的重要进展”和“该领域的先驱实验”。美国物理学会《物理.焦点》栏目也对该成果进行了专题报道。   随着电子商务,特别是网络金融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缺乏...

BESIII国际合作组完成重粲偶素能区R值扫描实验的取数计划 [2016-07-10]

  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II和北京谱仪BESIII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BESIII国际合作组于1月25日完成2013-2014运行年度第一个物理课题取数计划,即重粲偶素能区R值扫描实验。   本轮R值测量是迄今重粲能区最精细的扫描实验。加速器工作人员克服了高频故障带来的困难,使得加速器在高亮度下稳定运行。在与谱仪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和密切合作下,排除了噪声,提前两星期完成了3.85至4.59 GeV之间的104个能量点的R值扫描任务,并...

玻璃化转变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2016-07-10]

  液体在快速降温或加压的时候会避免结晶而转变为非晶态的玻璃,几乎所有凝聚态体系都可以形成玻璃态,因此,玻璃化转变是个普遍存在的物理现象。然而,作为非晶液-固转变的代表,玻璃化转变无法简单归类于已知的相变类型,从而使它的相变本质成为困扰凝聚态物理多年的难题。Science在创刊125周年的时候提出了125个本世纪亟待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玻璃态的本质是什么”就位列其中。历史上有很多理论被提出来尝试解释玻璃化转变...

基于自旋的量子计算与弱磁信号灵敏探测取得重要进展 [2016-07-10]

  我校杜江峰教授研究组经过三年多努力,搭建了一系列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光探测磁共振实验平台,开展基于掺杂金刚石单自旋的量子计算与弱磁信号灵敏探测等前沿科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2014年《自然》,《自然˙物理》和《物理评论快报》上。   精确操控量子比特是量子计算的核心问题之一。对于电子自旋量子比特而言,核自旋热库噪声和驱动场噪声使得实现精确操控极具挑战性。杜江峰教授研究组利用两...

国家发改委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项目初步设计通过专家评审 [2016-07-10]

  近日,我国首个量子通信领域的国家级重大工程——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技术验证和应用示范项目初步设计方案和概算编制完成并通过专家评审。   京沪干线项目在发改委的支持下,由中科院领导,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作为项目建设主体承担,中国有线电视网络有限公司、山东信息通信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等单位协作建设。项目计划建成连接北京和上海、总长2000余公里的国际首个广域光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