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科研动态

近代物理系召开党总支换届选举大会

[头条新闻] 暗物质卫星“悟空”利用地磁场测得高精度正负电子能谱

  •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DAMPE)国际科学团队在宇宙线电子与正电子观测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成果。研究团队基于“悟空”号近九年的在轨观测数据,实现了在无磁体条件下10–20 GeV能区宇宙线电子与正电子微分通量谱...

陈仙辉教授荣获2015年马蒂亚斯奖 [2016-07-11]

  6月11日,2015年马蒂亚斯奖(Bernd T. Matthias Prize)宣布获奖名单,我校陈仙辉教授因发现超导体(Li,Fe)OHFe(Se,S)、Ybx(Me)yHfNCl (Me= NH3和THF)和doped phenanthrene,拓展了超导研究的材料体系,而获此殊荣。    本届获奖者还包括我校校友、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赵忠贤院士,和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Zachary Fisk教授。这是中国大陆科学家首次获得该奖项。   该奖项将于今年8月2

我校研制的BGO量能器通过验收、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取得重要进展 [2016-07-11]

  近日,由我校承担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以下简称暗物质卫星)有效载荷BGO(锗酸铋晶体)量能器分系统正样研制工作圆满结束,成功通过载荷总体验收,保证了卫星工程的顺利进行。  BGO量能器通过测量宇宙线中的高能电子和γ射线能谱,并进行粒子鉴别从而产生整星的触发判选信息,是实现暗物质卫星核心探测功能的关键分系统。据该项目主任设计师刘树彬教授介绍,为了提升探测性能,该BGO量能器采用了多达14层共308个探测单元(...

中国科大在高容错率量子密码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2016-07-1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张强等和清华大学马雄峰合作在国际上首次实验演示了高容错率量子密钥分发,他们在50公里的光纤链路上,误码率达29%的条件下仍然获得了安全密钥,相关结果近期发表在国际权威物理学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Phys. Rev. Lett. 114, 180502 (2015)]。   量子密钥分发从原理上保证了通信的绝对安全性。在量子密钥分发协议的安全性分析中,通常认为错误来自于信道噪声和窃听两个方面。当误码率超过一定...

BESIII国际合作组完成2-3GeV能区R-QCD实验研究数据获取 [2016-07-11]

  经过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II和北京谱仪BESIII工作人员历时四个月的共同努力,BESIII国际合作组于5月1日圆满完成低能区2-3GeV取数计划。   本轮实验的物理目标是R值测量及低能区QCD相关研究,取数能量点从3.08GeV一直延伸到BEPCII的低限2.0GeV,对加速器运行是一个挑战。在加速器与谱仪工作人员的密切合作下,不仅按计划完成了19个能量点的对撞取数及其中两个能量点的分离束取数,而且根据快速分析结果,临时增加了2.05GeV...

固态微纳结构量子调控取得重要突破:中国科大发现基于单原子层的... [2016-07-1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陆朝阳等与华盛顿大学许晓栋、香港大学姚望合作,在国际上首次在类石墨烯单原子层半导体材料中发现非经典单光子发射,连接了量子光学和二维材料这两个重要领域,打开了一条通往新型光量子器件的道路。该工作于北京时间5月5日在线发表在《自然》杂志子刊《自然•纳米技术》上。同期的“新闻视角”(News & Views)栏目撰文评论该工作“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自从2004年曼彻斯特大学的Gei...

南极亮星巡天望远镜通过专家验收 [2016-07-11]

  2015年4月16日,由物理学院近代物理系“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承担的南极亮星巡天望远镜“CCD相机系统和远程控制系统” 和天文系承担的”系统集成”在云南天文台丽江观测站顺利通过由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组织的专家验收。  搜索太阳系外行星是目前天文学的前沿方向之一。南极亮星巡天望远镜利用南极特殊的地理位置在极夜连续观测窗口对南天中高纬度60平方度天区的亮星进行连续测光监测。计划在南天高纬度区域开展系外...

第八届中法粒子物理联合实验室学术研讨年会在我校举办 [2016-07-11]

  4月8日至10日,第八届中法粒子物理联合实验室学术研讨年会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召开,来自中法两国25个研究所和高等院校的114名科学家参加了会议。会议为期三天,旨在研讨中法双方在粒子物理相关各领域的研究进展和现状,并展开深入交流,同时研讨双边在相关领域的合作。   在会议第一天的开幕式上,中国科大党委副书记蒋一致辞,向所有与会者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中国科大的基本情况。随后,法国驻上海大使馆科技专员F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