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科研动态

近代物理系召开党总支换届选举大会

[头条新闻] 常进校长作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题党课

  • 7月11日下午,校长、党委副书记常进在东区物质科研楼三楼报告厅,讲授《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推进学校事业新发展》专题党课。物理学院党委全体在校教工党员,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研究生党...

“‘悟空’发现疑似暗物质踪迹”成果入选2017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 [2018-01-16]

 新年前夕,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评选的2017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在京揭晓,我校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参与完成的“‘悟空’发现疑似暗物质踪迹”成果入选,同时入选的还有我校两项量子信息成果。自2001年以来,我校共有18项成果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入选成果项数居全国高校第一。  入选2017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的“‘悟空’发现疑似暗物质踪迹”成果推介词如下: 2017年11月30日,中...

中科大在软物质准晶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2017-12-20]

 我校物理学院徐宁教授研究组与复旦大学谭鹏教授合作,在非常简单的软物质模型体系中发现了准晶的存在,该发现为准晶理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相关成果2017年12月12日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图1: a 具有U(r)=(1-r)α/α形式的纯排斥相互作用(具体函数形式见插图,σ取为1)的二维软芯体系的固体结构作用势指数α-密度ρ相图。b-c 八轴(OQC)和十二轴(DDQC)对称准晶...

中国科大在小型化量子通信系统研制方面实现重要技术突破 [2017-12-11]

    最近,中国科大潘建伟教授及其同事张军等在国际上首次实现1.25 GHz InGaAs/InP单光子探测器单片集成读出电路,该技术突破可使高速量子通信终端设备中体积占比最大的探测器模块尺寸减小一个数量级以上,为未来研制小型化量子通信系统奠定了重要的器件基础。相关成果发表于光学领域权威期刊《光学快报》[Optics Letters 42, 5090 (2017)]。  单光子探测器是微弱光测量

中国科大在细菌鞭毛马达动力学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2017-12-07]

    我校物理学院及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的袁军华、张榕京课题组,在细菌运动行为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发展新实验手段,精确测量并澄清了细菌鞭毛马达动力学的一个重要特征¾马达力矩产生单元的占空比(Duty ratio)的高低。近日,该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    细菌鞭毛马达是驱动带鞭毛细菌(如大肠杆菌)游动的纳米尺度转动马达,是生物中的纳米机电系统。其内可以有多个力矩...

重离子碰撞超子整体极化效应理论研究取得进展 [2017-12-06]

    近期物理学院高能物理研究组的王群教授研究组在重离子碰撞整体极化方面取得重要研究进展,其研究结果于2017年11月作为封面亮点文章(编辑推荐文章)发表在核物理领域的高级专业期刊Phys. Rev. C上【1】。研究组成员有博士研究生李慧、夏晓亮以及美国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庞龙刚博士。王群研究组近年来发展了用维格纳函数方法描述强子的极化模型,根据此模型,流体中的强子极化来源于强子自旋与涡旋耦合效应。由于整体...

暗物质探测卫星首批成果介绍会成功举行 [2017-12-05]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参与研制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DAMPE)“悟空”,经过近两年的在轨巡天观测,首次直接测量到了TeV能区电子谱的拐折现象。该研究成果于11月29日(欧洲时间)《自然》杂志在线发表。2017年12月1号下午,张云龙副研究员在近代物理系为实验室师生做了题为“The DArk Matter Particle Explorer (DAMPE) in Space: First Result from the

“悟空”卫星首次直接测量到TeV能区电子谱拐折现象 [2017-11-30]

利用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DAMPE)采集到的数据,科研人员获得了目前国际上最精确的高能电子宇宙射线探测结果,首次直接测量到电子宇宙射线能谱在~1TeV处的拐折,其精确的下降行为对于判定能量低于1TeV的部分电子宇宙射线是否来自于暗物质起着关键性作用。相关成果于11月30日在《自然》(Nature)杂志在线发表。我校黄光顺教授、张云龙副研究员及博士后、研究生组成的科研团队在科学数据分析工作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