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十六届物理与化学暑期夏令营物理分营通知
|
[头条新闻] 我院林毅恒教授团队实现多模量子纠缠态的耗散制备
|
我院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许金时等首次实验实现量子信息掩蔽 [2021-05-03]
我院郭光灿院士团队在光量子信息处理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李传锋、许金时等人与上饶师范学院李波、梁晓斌、南开大学陈景灵合作,实验实现了光量子信息的掩蔽,成功地将量子信息隐藏到非局域的量子纠缠态中。该成果2021年4月30日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量子信息掩蔽 (quantum information masking) 是近期发展起来的一种信息处理协议,它将量子信息由单个量子载体完全转移到多个载体间的量子纠缠态上,这样一来...
我校郭光灿院士团队董春华研究组在光力体系中通过耗散调控增强边... [2021-04-29]
我校郭光灿院士团队在腔光力领域取得新进展。该团队的董春华教授研究组在光力混合系统中通过级联光子-声子耦合实现了对于光力相互作用的耗散调控,并增强了光力体系的冷却效果,该研究成果于2021年4月23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利用腔增强的光与物质的相干相互作用可以得到许多新颖的光子器件,其中包括基于光声、光磁相互作用的混合光子器件。混合系统兼具不同体系的优势,因此在量子界面、基础物理、...
我院郭光灿院士团队郭国平、李海欧研究组与合作者发现硅基自旋量... [2021-04-29]
我院郭光灿院士团队在硅基自旋量子比特操控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郭国平、李海欧研究组与合作者以及本源量子计算公司合作,对集成微磁体的硅基量子点进行研究,发现了自旋量子比特操控的各向异性:通过改变外加磁场与硅片晶向的相对方向,可以将自旋量子比特的操控速率、退相干速率和可寻址性进行同时优化。该研究成果发表在4月27日出版的国际应用物理知名期刊《Physical Review Applied》上。硅基自旋量子比特以其超长的量子...
我院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周宗权研究组将光存储时间提升至1小... [2021-04-25]
我院郭光灿院士团队在光量子存储领域取得重要突破。该团队李传锋、周宗权研究组将相干光的存储时间提升至1小时,大幅度刷新了2013年德国团队光存储1分钟的世界纪录,向实现量子U盘迈出重要一步。该成果4月22日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自然·通讯》上。现在光纤网络遍布全球,光已成为现代信息传输的基本载体。对光的捕获及存储可以帮助人们更有效地利用光场。光速高达30万公里每秒,降低光速乃至让光停留下来是国际学术界孜孜以求的目...
我院郭光灿院士团队邹长铃研究组开辟非互易领域新方向实现50dB的... [2021-04-25]
我院郭光灿院士团队在光学非互易领域取得新进展。该团队邹长铃研究组与山西大学张鹏飞、张天才教授等人合作,在原子系综中实现了51.5dB的非互易隔离,是目前无磁非互易领域中的最高隔离比,并且首次探讨了非互易器件中量子噪声问题,证明了该新的全光非互易效应不会引入额外的量子噪声。该成果于2021年4月22日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自然•通讯》上。非互易是光学领域中重要的基础概念,由此衍生出的隔离器、环路器等都是光路中不可或...
我国首套深海伽玛辐射探测谱仪成功完成深海试验 [2021-04-22]
近期,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安琪教授、曹平副教授科研团队与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联合研制的我国首套深海伽玛核辐射探测谱仪在南海成功完成海试,并在深海海底取得了重要科学数据。本次海试由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组织,参加海试的核辐射探测谱仪包括碲锌镉型伽玛探测谱仪和闪烁晶体型伽玛探测谱仪各1台。海试前,由曹平副教授带领的中国科大研究团队来到深海所与杜梦然研究员带领的深海所团队进行...
外尔物理量子模拟取得重要进展:我院潘建伟、陈帅等与合作者在超... [2021-04-19]
我院潘建伟、陈帅等与北京大学刘雄军等合作,在超冷原子模拟拓扑量子材料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研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利用超冷原子体系实现了三维自旋轨道耦合,并构造出有且仅有一对外尔点的理想外尔半金属能带结构。该研究成果于4月16日以研究长文(Research Article)的形式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杂志上 [Science 372, 271-276 (2021)]。由于该工作开启了超越传统凝聚态物理的外尔型拓扑物理的量子模拟,《科学》杂志在同期...